中國目前的經濟變革毫無疑問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產業革命,中國經濟發生的巨變無處不在。目前以美元計算的中國的GDP已經排到全球第六位,略低于法國,并且將在2006年超過英國。調整物價水平差異后,中國的GDP僅次于美國。
中國經濟的擴張引發了一些問題:這會給世界經濟帶來什么影響?中國經濟迅速擴張的主要原因是不是經濟自由化和外商直接投資?如果是外商直接投資的話,中國的外商直接
投資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外商直接投資的目標是不是只針對特定的行業和部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外商直接投資是否增加了中國的產能,還是僅僅作為中國對更多的發達國家持續性的技術依賴的一種表現?
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力量正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世界貿易伙伴。
目前中國是世界第四大出口國,其中與美國的貿易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60%,這使得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商品出口國,這種高速增長也打破了以往的國際貿易平衡。中國將很快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后的第三大進口國,這將幫助日本重振其萎靡的經濟,同時也使中國成為整個亞洲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人口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中國經濟增長有許多原因,但是有三點是最重要的。第一,中國巨大的人口是推動其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經濟的成功增長,側面推翻了人口學中經濟發展的傳統理念,巨大的人口在現在看來是福而不是禍。
從需求的角度來說,中國4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人擁有巨大的購買潛力,供給方得益于巨大的人口,中國13億人口毫無懸念地印證了關于馬爾薩斯的人口擠壓勞動力成本的效應,非技術工人1小時只賺50美分那么少。生產力的增長和不斷擴張的勞動力供給已經導致制造業成本每年下降1個百分點,這對外資公司是個巨大的誘惑。
第二個關鍵的原因是經濟政策,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將不再走傳統的道路,這也是中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盡管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到9%,但這個數字仍然比2003年歐洲表現最佳的經濟體———英國的增長率高出4倍多。
第三個支撐中國經濟成功的關鍵因素是FDI(FOREIGNDIRECTINVESTMENT,外商直接投資)。
研究表明,外國資本通過投資現代制造業產生了效益,提高了資本密集程度和勞動生產率。這反過來又成為工業化的催化劑。當然,FDI也有其缺點,眾所周知的是過多的外商投資會使接受國對外資產生依賴。他們認為外資企業占領了當地的經濟市場,不能夠促進技術、產業鏈和附加值。在中國,政府部門和外資公司都會非常認真地衡量FDI的凈效應,并且他們似乎認為FDI帶來的好處超過了其成本。
美國國會科技和發展部門估計,超過80%的財富500強企業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項目總數超過2000個。而且,中國政府的政策鼓勵更多的投資,FDI將會繼續增長,一些經濟學家預言,在2006年到2010年的這個五年中,FDI將達到每年1000億美元。
1995年,中國出臺了一項新的政策,它充分顯示了政府促使FDI對特定的高新技術行業進行直接投資的意圖,這些部門包括化纖、微電子、精密儀器、生物科技和能源開發。3年后國家計委對向18個特定部門進行的投資實行免稅優惠。
中國切實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諾
中國于2001年加入WTO,并且在2002年最終允許外國投資者控股國內一些特定的行業。中國正在切實履行加入WTO的承諾。農業方面,通過一個為期5年的過渡期,中國承諾將關稅從平均31.5%降到17.4%。工業方面,政府承諾將逐步停止大量的準入限制,并在第二年將平均關稅從24.6%減至9.4%。
同時WTO的IT協議的簽訂有效地降低電信設備、半導體和IT產品的關稅,但是對本土服務部門的開放雙方分歧依然很大。今后有些領域如專賣權、平等參與權、位置的選擇以及經營范圍等對外國服務提供商的限制將逐步放開。
顯然,中國政府已經決定將電信、金融服務、物流及相關的服務行業對外資進行開放。除了提高市場的可及性,中國政府同時提高了它的貿易的透明性。它計劃終止所有的補貼以便進行自由貿易,并要求國有的貿易公司按照商業化的模式進行運作。
自由貿易加快資本流動
自由貿易顯然加快了資本的流動。在過去的20年里,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和英國的第三大FDI接受國,共吸收了400億FDI,然而這僅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相比之下,英國的FDI則占了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9%。盡管中國的FDI與其經濟規模相比,只是一個很小的比例,但是由于這些資本進入的都是中國的關鍵部門,因此它的影響被放大了。在2002年,制造業吸收了合同外資的70%,另外30%的外資也大部分流向了運輸設備、電子、電信、計算機和交通領域。
FDI有助于發展支柱產業,現在很多支柱產業都有外資的股份或者由外國公司進行管理。這些產業已經被整合到全球技術價值鏈中了,但是由于缺少本土的高新技術基地,因此本土只能得到非常少的附加值。
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訪問學者丹尼爾·羅森證實了這個觀點。他的研究報告證實中國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主要是外資企業生產的。2002年這些出口占了中國出口總額的24%(當年的出口總額為325億美元),其中主要是IT產品和一些技術非常成熟的產品如DVD和打印機等。這表明外資企業在中國的技術貿易中占支配地位,而本土企業的研發能力還很弱。2001年美國在中國注冊的專利為195件,而美國本土接收的專利則達到了87000件。事實上,中國大約80%的技術產值是由國外創造的。
盡管中國的工業革命看上去沒有追求高新技術,但是從歷史角度看,中國只是剛剛開始它的工業和技術轉型,而從本質上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國的戰略不是尋找技術革新的車輪,而是借鑒別的地方的技術進展并且試圖盡快跳過傳統的工業革命發展早期,現在看來這一戰略是正確的。把FDI作為技術轉換的途徑,也是最具成本效果的一種方法,而且中國可以及時吸收先進的技術。
即使在工業技術發展的早期,中國也在試圖“逆轉”FDI。中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總額盡管很小,但是在2002年也達到了27億美元。例如,中國的海爾公司已經有了13個海外工廠。去年中國的TCL公司通過協議收購成為法國湯姆遜公司的最大股東,并在那里生產電視機和DVD機。這個合資企業將整合TCL公司在中國、越南以及德國的生產設備和湯姆遜公司在泰國、墨西哥以及波蘭的生產設備,年收入有望超過37億美元。
中國的公司甚至已經開始在英國進行投資了,盡管到目前為止他們只為這個國家創造了250個崗位。但是這表明,在全球化和國際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對世界經濟有著巨大影響的中國人已經來了。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CIMA)提供蘇江編譯
責任編輯 郭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