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預警海外失效 違規越權炒作搞垮中航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2日 10:10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徐曇 12月10日下午,國務院國資委召開新聞發布會,就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期貨巨額虧損事件通報有關情況。 國資委就此表達以下看法:一、純屬違規越權炒作行為。該業務嚴重違反決策執行
中航油巨虧之前,國資委曾發出過“預警信號” 近日,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油)原總裁陳久霖被新加坡商業事務調查局逮捕,接受訊問后獲得保釋。陳久霖豪賭原油期貨,他和巴林銀行倒閉案罪魁禍首利森的相同之處都在于個人判斷失誤導致了機構巨額損失。 目前中航油的資金流已經難以應付債務需求,甚至無法繼續正常的業務運作。12月8日,中航油不得不向新加坡高等法院提出獲得6個星期保護期限的申請,以便爭取時間進行較為完善的債務重組計劃。 記者了解到,國內有多家機構或企業都在覬覦中航油的重組機會,直到國家授意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出手后才善罷甘休。有分析認為,中石化和中石油現在很可能借此機會將航油市場劃分為二。 一位證券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我在國內都知道陳久霖要“做空”。他在許多公開場合表達過自己的想法,好像陳對此沒有什么風險防范意識。從這一點看陳落入了國外投機商設下的“陷阱”的說法也是可信的。 中航油可能導致的損失上限應該只是500萬美元。何以最終產生了百倍于此的巨虧,這個數額基本與公司的市值相當。至今還是一個謎。 記者采訪中得到更多的看法是:缺乏對機構高層人員的約束機制,甚或“內部人控制”凌駕于公司治理之上是中航油巨虧更應該反思的問題。 中航油巨虧之前,國資委曾發出過“預警信號”。11月21日國資委發出通知要求,中央企業應當加強股票、債券、期貨、外匯、對外擔保等高風險業務的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并強調要“建立有效的高風險業務預警和防范機制”。 國資委的擔憂不無道理。一位國資專家表示,國外的大上市公司都有一套完善的內控制度,包括投資風險的防范等。國內企業的內控制度還主要局限在財務管理范疇。當然,根本在于不是防范機制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執行不執行的問題。 至少對中航油來說,國資委的“預警信號”沒起作用。 虎杰投資的首席分析員張寅對記者表示,中航油也設有類似機構,對高風險投資進行風險控制。一般來說,對期貨交易員有止損數額的規定。如果按照紙面規章執行,其損失總額將在數百萬美元或數千萬不等。但是,國企“一把手”或者高層凌駕于公司治理規則之上,制度形同虛設。 中航油共有10位有國際背景的交易員,而事實上的操盤手只有陳久霖一人。 中航油巨虧曝光后,有人認為國有產業資本不適合操持金融衍生工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則認為,國企的公司治理存在的缺陷,使其往往在保守和投機兩個極端間運行。保守是體現在遵從上級行政指示時,即使有商業機會也可以為了官位放棄;投機是在風險偏好方面,因為冒險和投機在公司的約束治理機制不到位時,往往獲得收益時是個人的功勞,虧損卻由國家最終承擔。 在海外上市,企業與國資委之間存在目的差異 一個普遍的猜測,中航油事件波及到了中資股的價值評判,造成了國資控股公司的信任危機,甚至給國資委推動內地企業境外上市蒙上了一層陰影。 國資委多數部門對中航油事件都三緘其口。一位相關負責人只對記者表示,國資委推動大型國企海外上市的行動不會因中航油事件受阻。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11月3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提倡企業到國外上市,目的是想使我們的企業一開始就走上一條比較規范的股份制之路,能有一個比較好的公司治理結構! 李榮融的意圖很明顯,是想把海外市場作為促進國有企業治理結構調整的工具。但最近發生的幾大典型事件——中航油投機巨虧案、中國人壽遭遇海外投資者訴訟案,似乎可以看出:企業與國資委之間存在目的差異。對于某些企業來說,海外市場不過是一個規模更大的圈錢領域,以至忽視風險和對股東利益的保護,最終的結果是難以為繼。 張寅認為,幾大案例的共性是中國的企業把國內股市的思維定式延續到了國際資本市場。 在中航油事件中,目前調查的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中航油明知已經出現巨額虧損卻沒有及時披露賬面虧損情況的嚴重性;二是母公司在知道中航油蒙受巨額虧損的情況下仍然配售了15%的股票。直到陳久霖受審、紙包不住火時才披露信息。 在香港,黃宏生挪用上市公司資金如果是事實,是要鋃鐺入獄的。而在國內,同樣性質的電廣傳媒大股東占用上市公司資金事件,卻成了“以股抵債”的試點典型。根本在于,國內國際資本市場的監督機制和約束機制都不一樣。 巴曙松表示:“必須承認的現實是,中國的證券市場監管能力和市場成熟狀況欠缺,所以不少在中國內地市場上似乎習以為常的行為,在海外可能就成為觸犯法律犯規的行為。如果中國企業,還是把國內股市的運營習慣、治理特征等延續到監管相對嚴格的成熟資本市場,就可能遭遇麻煩。不僅國有企業如此,民營企業也是如此。不少出事的民營企業,沒有上市的時候何其轟轟烈烈,一旦到海外上市,信息披露透明了,監管嚴格了,很快游戲就玩不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