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長王金山:中部崛起安徽有條件率先突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9日 11:06 中國經濟時報 | |||||||||
-時報專訪 -本報記者 包月陽 單羽青 孟歌 受資源稟賦、政策傾斜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近幾年,作為糧食主產區或能源基地的中部六省在國民經濟全局中的地位下降,困難增加,不“東”不“西”的自嘲形象地折射出中部省份現實的隱痛和無奈。
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在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同時要“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部崛起由此成為繼西部大開發戰略、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后又一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課題。 秋日的合肥細雨蒙蒙。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夕,名為“安徽崛起之路”的理論研討會在合肥掀起了一場區域經濟如何協調發展的討論。在這次研討會上,安徽省省長王金山“安徽可以在中部崛起進程中率先突破”的論斷,贏得與會官員、學者、企業家的熱烈掌聲。會后,本報記者采訪了王金山省長,請他詳述安徽對中部崛起的思索和理解。 安徽迎來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 中國經濟時報:從發展情況和既有條件看,在“十一五”或者更長的時間內,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仍有繼續擴大的趨勢。現在,中部地區的發展越來越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在中部六省的發展格局中,安徽省是如何定位的? 王金山:安徽目前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具有當先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為什么這么說呢?改革開放25年來,安徽省經濟社會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經濟年均增長達10.4%。近兩年的形勢更讓人看到了希望。2003年,安徽省在抗擊非典和50年未遇大洪災的同時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2%,這是安徽的經濟增長速度經過5年徘徊之后首次突破9%,表明整體經濟進入了新一輪增長周期的上升階段。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5%,而且,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實現利潤增長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8%,出口增長22.3%,我們期盼了多年的三大需求同步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開始顯現。 中國經濟時報:今年的情況怎么樣?宏觀調控對安徽經濟有影響嗎? 王金山:今年的宏觀調控政策一出臺,我們就把它看成是加快安徽發展的機遇及時提出了“服從宏觀調控,推進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擴大改革開放,搶抓機遇發展”的總體要求。一年來,我們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努力把該控的控制住,該調的調整好,該上的抓上去,并積極解決好經濟運行中煤電油運、土地和資金等突出問題,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安徽經濟呈現出三次產業全面快速增長、三大需求同時拉動增長、經濟效益實現同步增長的特點。前三季度,全省完成生產總值3454.9億元,同比增長13.1%,創1998年以來同期最高增幅,外貿進出口總額53.5億美元,增長21.2%,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5.8%,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8%,均為近年來同期最高水平;全省夏糧總產達172億斤,預計全年糧食總產可達550億斤,增產100億斤;財政收入完成449.5億元,增長28.3%,預計全年增收100億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3%,農民現金收入增長27.3%,多項指標增長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當然,安徽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問題,有的是長期積累的、固有的。但總的說,安徽經濟目前的勢頭很好: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改善,自主增長動力進一步增強,綜合實力不斷跨上新臺階。分析這兩年的情況,可以說,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周期和上升階段,安徽也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此外,從經濟發展的階段上說,安徽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中央去年作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大決策,給安徽省帶來新的戰略機遇。我認為,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安徽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我們有條件、有信心在中部崛起大潮中率先實現突破。 沿江通海、承東啟西是率先崛起的重要區位優勢 中國經濟時報:那么,您認為安徽省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具有哪些當先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王金山:我想,這種當先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主要來自三方面。 首先就是有良好的資源條件。在區位方面,安徽作為中部連接東部地區的橋頭堡,沿江通海、承東啟西,與長三角無縫對接,與珠三角地域相近,是承接沿海發達地區資本外溢、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帶,這是中部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優勢。在交通方面,安徽與東部地區快速交通體系已基本形成,最近鐵道部與安徽簽署部省合作協議,于近期開工建設合肥-南京、合肥-武漢、銅陵-九江三條鐵路線。通過這些重大交通骨干網絡的不斷完善,相信安徽連貫東中西的樞紐地位將更加突出。在能源方面,憑借豐富的煤炭、礦產、農產品等資源,在新一輪經濟發展周期中,安徽作為全國重要的農業、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地位進一步確立。而在產業方面,安徽業已形成以汽車及工程機械、農產品深加工、能源、原材料、家電等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涌現出奇瑞轎車、江淮汽車、豐原農產品、華茂紡織等一大批全國知名企業。這些綜合優勢正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全面釋放,使安徽應該也完全能夠在中部崛起中率先突破。 中國經濟時報:鐵路建設的投資額是多少?建設周期大約有多長? 王金山:總投資將近1000億元,在安徽省境內現有鐵路營業里程2219公里的基礎上,2010年以前新建鐵路2850多公里。境內鐵路網建設重點有四部分:建設以合肥樞紐為中心的國家干線鐵路,提高安徽省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建設與東部地區連接的通道,加速安徽與長江三角洲的融合;建設以“兩淮”億噸煤炭基地為重點的煤炭外運通道,提高煤炭外運能力;提高鐵路站場的運輸能力,充分發揮鐵路網的整體作用。這些新建鐵路將構成安徽完善的鐵路交通網,確立合肥連接東部與中西部的重要鐵路樞紐地位,縮短安徽至東部地區的時空距離,實現與長江三角洲的實質性融合。 合肥-南京、合肥-武漢、銅陵-九江三條干線計劃今年12月中旬完成征地,年底開工,爭取2010年前與原來的“斷頭路”全部接通。這是很了不起的,是長三角的一個新通道。從合肥到南京,原來要繞道蚌埠,行程4小時,直通后只需要1小時,到上海只要2.5小時,接通武漢才是建設了安徽融入長三角的新通道,是承東啟西的高架橋。 中國經濟時報:這些投資是中央財政的資金嗎? 王金山:是。但我們和鐵道部協商好了,將對這次新建鐵路的投資體制進行改革,改變過去國鐵由國家投資的單一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建設。具體方法是:客運專線(包括快速鐵路)由鐵道部和地方合資建設,并組建合資公司;一般路網新線由地方負責路基及以下工程投資或承擔征地拆遷費用,征遷費用經省、部認定后作為資本金入股,鐵道部負責路基以上部分投資。現有國家鐵路改造由鐵道部投資,地方按照部、省商定的征地拆遷補償標準負責征地拆遷工作。 在結構調整中,安徽有望成為政策傾斜的最大受益者 中國經濟時報:除上述資源條件外,安徽還具有哪些當先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王金山:還有就是國家經濟結構調整中的良好的政策機遇。在中部崛起、加強宏觀調控的大背景下,國家將重點支持中部地區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加大對中部糧食主產區投入,加強能源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所有這些,無論是即期的還是長遠的,安徽都符合國家政策支持的要求,在國家重點支持的范圍內,只要抓好用足政策機遇,就能夠成為國家政策傾斜中的最大受益者,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中市場引導資源配置的最大受益者。 中國經濟時報:安徽打算如何用足用好這些機遇? 王金山:根據國家的政策導向,我們在全面分析形勢、深化省情認識的基礎上,去年作出了全面實施“861”行動計劃的重大決策,即加快八大產業基地、六大基礎工程建設,確保在2007年實現人均生產總值1000美元的目標。這個計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涵蓋了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等各個方面,核心任務是通過重要產業基地和重大基礎工程建設,發揮安徽省的資源優勢,強化發展基礎,進一步鍛造安徽工業化脊梁,全面提高安徽經濟綜合競爭力。 在“861”行動計劃推進過程中,我們提出要以工業化為核心,以規劃為龍頭,以項目為支撐,舉全省之力,建成一批大項目、大企業、大工程,努力使之成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安徽省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引擎,成為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包括800個項目、總投資達萬億的重點項目庫,下一步還將結合“十一五”規劃,陸續推出一批牽動性強的重大項目,力爭今后每年增加的項目儲備規模達到1000億元以上,為未來更快更好發展夯實基礎。 中國經濟時報:這個計劃進展怎樣? 王金山:今年以來,“861”行動計劃進展順利,其中馬鋼冷熱軋薄板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已竣工投產,江汽汽車發動機、合肥科技創新型試點市等一批在建項目進展順利,能源、治淮、快速交通網等基礎建設項目進展加快,“生態安徽”、“數字安徽”、“信用安徽”建設也在扎實推進。特別是對電力、煤炭、馬鋼、海螺、銅陵有色、安慶石化、奇瑞、江汽等20個重大項目,省政府直接進行調度,確保建成后形成1-2個銷售收入500億元以上、2-3個300億元以上、6-7個100億元以上,對內有帶動力、對外有競爭力的大型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