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重慶之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7:59 時代信報 | ||||||||
12月7日上午,來自亞洲各國的建筑大師出現在了“重慶發展論壇”上,這些建筑大師此次聚會的目的在于以“城市建筑中的建筑境界”為題,為重慶的發展出謀劃策。 規劃重慶之辯 信報記者 林華強 報道 張秀良 攝影
重慶問題 “我們的重慶,繁華、漂亮得很。解放碑、南山、長江、三峽廣場,有山有水,高樓林立、人杰地靈。”12月7日,亞洲建筑大師山城論“建”之前,參加重慶發展論壇的一位時尚“新新重慶人”對記者說。 然而,這樣的觀點在建筑大師們的眼中卻是一廂情愿的。在他們的眼中,重慶的城市規劃建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和隱患。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原建設部副部長、高級建筑師宋春華在發言中稱,渝中區的超高人口密度存問題。他在發言中表示,渝中區作為城市的核心,城市密度過高。接近四平方公里土地其人口密度達到五萬左右,這在世界上都是罕見的。 “人口密度過大帶來了四個方面連索反應:第一是人口和住房的壓力過大,地價過高;第二是環境負荷過高;第三是基礎設施不堪負重,特別是交通;第四就是防災避難的能力脆弱。”宋春華特別強調了城市的防災避難問題,如此高的人口密度,怎樣應對一些突發事件,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中國城市規劃副理事長、建設部科技委副主任、原建設部總規劃師陳為邦強調重慶在公共交通方面的問題。他稱,重慶城市交通的矛盾很突出,在城市的規劃中,應當及早動手,及早采取戰略性的措施。 中國建筑學會秘書、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周暢也提到了交通問題,他認為重慶雖然有很好的長江水域交通,但它僅僅作用于長江流域之間的聯系,與我們的國家重要口岸的城市相比,它的交通能力比起如陸地交通和鐵路交通還不是十分的便捷。 另外,他還提出了一些重慶值得警醒的問題。重慶分散的城市布局給城市的功能和配套設施帶來了壓力,使城市配套設施成本增加。CBD建設分散后,勢必每個CBD都要有一個配套設施,這樣的投入是巨大的,也是重復的。 衛星城戰略 針對十年經濟高速發展中所帶來的高密度人口的重慶核心問題,宋春華首先從經濟的角度分析重慶應當走的道路。 他在論壇中指出,改革重慶“二元”城鎮問題,發展郊區是分散密度過高的核心區的解決方法之一。重慶要實施有序的郊區化,逐步疏解核心城區超高密度。在國內,是有這樣的規先例的,上海在最近的一次核心區規劃的時候準備疏解370萬人。 他表示,重慶城市核心區人群的疏解的主要途徑比較現實的還是往核心城區的周邊發展衛星城,這就是一種郊區化。 重慶在建設衛星城時,要注意把衛星城的建設納入到城鎮體系規劃之中。這種新城“衛星城”離主城區不能過近。韓國的經驗,一定要有20—30公里。同時,要有特殊的政策,這樣才能疏導人群。這包括在土地、就業、社會保障包括稅費。 “處理好和母城的關系也是相當重要的。”要解決步行或自行車能解決上班和居住的出行問題,不然就會在衛星城和主城之間出現鐘擺式的交通,這需要快速的交通。 而對于目前重慶中心區人口和建筑密度過大的問題。陳為邦建議學習上海,實行“雙增雙減”:增加綠地和空地,減少人口和建筑密度。 重慶之變 改革重慶“二元”城鎮問題,發展郊區是分散密度過高的核心區的解決方法之一。重慶要實施有序的郊區化,逐步疏解核心城區超高密度。 公交先行 “在應對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時,交通發展應當堅持“公交為主”和“公交優先”原則,注意快速軌道交通的發展。同時,重慶是山城江城,空間緊缺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要特別加強交通意識。”陳為邦為解決重慶交通問題指明了一條道路。 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專家,英國科學院院士彼得.霍爾指出,解決大城市日益嚴重的交通問題,應當注意如下問題:發展公共交通為主;整合交通和用地規劃,以減少交通量;減少對小汽車的依賴,發展生態型的小汽車,陳為邦認為這是像重慶這樣的特大型城市應當考慮的措施。 規劃變革 擁擠、公交等問題的存在的根本原因之一便是設計的誤區,專家們據此分析了重慶規劃發展中容易出現的誤區。 “對建筑標準的把握眾說紛紜,這是個沒有絕對的標準的領域。但一個基本的方針是可以肯定的:適用、經濟和美觀。” 對于城市和建筑的設計,論壇中專家們傾向于在中國的建筑市場開放后,讓境外的建筑師進入重慶設計。 另外一個層面便是招投標體制,周暢表示,現在很多城市都學習深圳、上海,重點的地段,重點的工程采取國內外招標的方式,但是也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要將現有的資金盲目地花在招標成本上,有些比較好的工程,可以采接委托國際、國內的方式,這可以增強其設計時的責任感。 在重慶在建筑的設計管理方面還應包括規劃管理領域,有的建筑要集思廣益的,不要因為其它原因急于完功,首先要保證它的質量。國外有的教堂一修就是上百年,重慶的一幢樓只修三個月,這是對待城市建筑態度的鮮明對比。所以,“城市規劃中不能急于求成!” 個性重慶 把重慶建成“山水綠重慶”;形成若干個系列建筑來承載文化。 山水綠城 完成了重慶的基礎設施建設,應當考慮的主是賦予這坐城市鮮明的個性。宋春華有感于重慶臨江的獨特的地理憂勢,他表示,在山城中要重拾被遺忘的水。 “山水之城是天造的,是一種資源。另外我覺得要強調一個‘綠’字。”要把重慶建成“山水綠重慶”需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要對山體的保護,要嚴格控制對山體的侵害和植被的破壞,臨山的建筑的高度要嚴格控制。濱江地區要作出城市設計,留出綠化地帶。 另外便是濱江的景觀大道,重慶重要的濱江路都建起來了。而在這當中存在問題,從長遠來看濱江路要拆除一些建筑。要繼續增加重慶的綠帶。要成為重慶最有特色的景觀。 陳為邦對宋春華的觀點表示贊同,他認為重慶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在尊重自然。同時注重新建筑尺度的把握,切忌過高過大,發展山地建筑,依山就勢,保護山體綠化。另外,還要注意發展生態型建筑。 人文之城 “沒有人文因素的城市是沒有靈魂,而重慶作為一坐擁有三千歷史的古城,在規劃建設時,人文因要數必不可少。”來自臺灣的建筑大師李祖源認為重慶應當是一座人文之城。 關于“人文重慶”的設想,宋春華認為,重慶深厚的文化積淀塑造有內涵的文化城市形象,“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慶都有關聯,這也是寶貴的資源,重慶更應該注重它的文化品位。” 他提出了一種設想,那就是形成若干個系列建筑來承載文化。重慶有各個時期的文物,應該有博物館系列,重慶有磁器口,中山古鎮,可以搞古鎮系列;重慶有很多名人故居,可以做名人故居系列;重慶兩條大江有很多的大橋,可以搞一個橋系列…… 宋春華認為,重慶現在需要從兩個方面打造新的東西:建筑和雕塑。重慶的雕塑很多在全國都是有影響的,重慶應該調用雕塑的手段,塑造具有文化品位的時候成為城市的高光亮點。 重慶造樓運動 的經濟沖突 專訪中國臺灣著名建筑師李祖源 規劃解決土地問題 《時代信報》:近十年來,重慶發展速度驚人,曾有建筑商稱,三個月就可造一幢高樓。如種樹一樣的蓋樓運動會給重慶的“個性”帶來哪些隱憂? 李祖源:要趕上開發的腳步,對文明的保護是必要的。這中間涉及到保持城市文化的個性的問題。這涉及到兩個方向,一是保護有歷史價值的古跡。另一個方面便是開發中要有文脈的傳承,這是最困難艱苦的勞動,也是最辛苦的。 《時代信報》:其實,造樓也是逼不得已,重慶城市人口多,在有限有土地內,我們修建了很多同質化的高層建筑解決居住和辦公問題,這樣的快速建設必然導致建筑的同質化,結果讓城市的個性漸失,如何謀求一種人與建筑的和諧關系? 李祖源:這是一個密度的問題,它牽連城市品質,這樣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以香港為例,一個彈丸之地,卻居住了五百萬人口。但由于長期規劃較好。并且,在較高的經濟發展程度和先進文明的影響下,其形成了良好的社會秩序。土地很少只是個結果,怎樣處理在這樣高密度下尋找一個有秩序的個性城市,實際上是一個設計與規劃的問題。 《時代信報》:關于規劃問題重慶王鴻舉市長曾經建議規劃部門的工作人員去讀張恨水的作品,目的在于讓他們重視老重慶特有的“青石步道”,但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以巨大經濟利益去換取青石板路,這符合現代城市的建筑觀嗎? 李祖源: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個性,它應當是多面的。品質跟城市的經濟狀況有密切的聯系,全世界都是這樣,經濟越好的時候,人們便越注重城市的品質。 建筑是在規定的區域內構筑一種品質,如果合符經濟發展的條件,就應當允許有“青石步道”。 高樓是一種技術挑戰 《時代信報》:臺北有世界第一高樓“臺北101”,重慶也類似的高層建筑,它們建成后都是城市的地標,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否可以代表一種城市精神? 李祖源:關于高樓在都市里的存意義的爭論很多。但一個基本的角度是,它是人類戰勝自然的一種豐碑。高樓首先是一種技術的挑戰,技術的發展更可以帶動整個建筑行業的科技的提升,同時其它相關業界也會跟著發展。這是人類進步的標志。 《時代信報》:重慶的CBD平均每公里的密度高達數萬人,這在全球都是罕見的人口密度,能否改變這種現狀? 李祖源:主要的方式就是向高層建筑發展,但不能平均的去發展,必須有聚有散,破離結合。這樣會更適合山城的特色。同時,城市的呼吸就會更加的順暢。但要有注意垂直交通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