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21世紀經濟報道:在物價平穩與經濟增長間取舍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6:32 21世紀經濟報道

  政府既要在保持物價平穩和促進經濟增長之間作權衡,又要針對那些引致物價上漲的物品和服務,做出取舍。

  12月6日,據國家發改委預計,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約為4%,將成為1997年以來物價漲幅最高的一年;但自10月份起,消費價格漲幅將逐步回落。引致物價回落的因素有三:一是糧食及副食品價格趨于穩定,二是絕大部分商品供求格局并未發生根本變化,三是去年漲
價的滯后影響已基本消失。

  但是,“價格運行還存在四大不容忽視的問題”,如煤電油運供求緊張、公用事業和服務價格上漲壓力大,上游能源、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下游產品的成本推升壓力加大,糧食價格走向尚需觀察,等等。

  人們為什么關心物價(含消費品價格和服務價格)的漲跌?政府為什么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因為相對于居民收入,物價的變化不但將影響居民的購買力進而影響其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價格的相對變化是一個對居民現有財富進行“重新分配”的過程。政府要保持物價穩定,除保障居民生活和現有財富的水平不至降低以外,還要促進經濟的平穩快速發展。

  物價變化是一個居民財富升值或“縮水”的過程。如果房價上漲過猛,擁有房產者的不動產是升值了,但居民存在銀行的儲蓄資產“縮水”了;如果過于追求糧價的低廉,城市居民手持貨幣的購買力是強勁了,但農民生產的糧食貶值了。因此,盡管統計部門以八大類商品構成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來反映物價,并強調今年以來的CPI漲幅中糧價上漲貢獻度幾近90%,但人們的真實感受是,影響自身財富升貶或生活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并非糧價,而是居住價格、服務價格和儲蓄資產的價格(利率)。

  所以,雖然前三個因素將使CPI在第四季度發生小幅回落,但真正能對居民生活和財富水平產生實質威脅的還將是那四大“不容忽視的問題”,其結果表現為居住價格(如房價、房租以及相關的水、電、煤氣和通訊等公用物品的價格)、服務價格(如教育、交通、政府和司法部門提供的公共服務價格等)以及利息率的升降。這要求國家不僅要扶持“三農”、增加糧食生產以平抑物價,而且要在追求經濟發展速度與提升國民生活和財富水平之間作出某種程度的協調。

  從根本上說,煤電油運供求緊張、上游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導源于膨脹的基建投資需求,而支持此輪投資膨脹的最主要資源有兩個,一個是土地,一個是信貸(積極財政在廣義上是居民向國家貸款)。這兩個資源的定價權都掌握在政府手里。去年以來,正是各級地方政府大量批租土地,才導致了房地產熱、開發區熱和城市建設熱,也正是中央政府保持了較低的利息率,才維持了投資擴張的低成本。現在,政府既然明確要實施穩健財政、減少政府投資,要落實《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嚴控新增建設用地,那么最后一道“閘門”——信貸的利息率就應該進一步提升,提高資金成本,抑制投資膨脹。

  進一步加息?這當然需要政府的慎重決策。在這里,政府既要在保持物價平穩和促進經濟增長之間作出權衡,又要針對那些引致物價上漲的物品和服務,做出取舍:是提高供給能力或是抑制需求?顯然,僅僅增產糧食并不能根本消除居民對物價上漲和資產“縮水”的不滿,而提高供給能力,如加速建造電廠、鐵路、港口煤炭基地或住宅區,又可能導致新的投資需求膨脹。

  沒有最優途徑,只有次優選擇。在一個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糧食消費占比很低的時代,在一個居住價格和公共服務已按需求定價、提供方為少數寡頭壟斷的市場結構中,在一個低資金成本推升上游資源和能源價格,且迅速傳導全社會物價上漲的經濟體系里,提高利率是政府要達到穩定物價、維護居民生活和財富水準目標而可能采取的成本最低的選擇,雖然不是最優選擇。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故宮等景點門票擬漲價
第4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
第54屆世界小姐總決賽
男人為什么喜歡車
女人與車的美麗約會
地產大腕趕集住交會
一周繽紛家裝美圖循環
娛樂風月圖鑒
歲末讀書頻道大盤點

  • <source id="acayc"><tbody id="acayc"></tbody></source><dd id="acayc"></dd>


  •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