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心臟之痛八年未除 太湖治污再成熱點(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12:04 人民網-華東新聞 | |||||||||
跨流域調水熱:解近憂添新憂 根據國務院領導提出的“以動治靜,以清釋污,以豐補枯,改善水質”要求,2002年起太湖流域正式啟動“引江濟太”調水試驗,也就是說,利用現有的水利工程和“清水走廊”望虞河,從江蘇常熟引水,經望亭進入太湖。
據介紹,3年來共引調長江水入太湖流域60多億立方米,其中入太湖30多億立方米。“引江濟太”調活了流域水體,加快了水體置換,增加了流域水資源的有效供給,保障了流域重要城市和地區的供水安全,增加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和水環境容量,改善了太湖水體水質和流域河網的水環境,太湖周邊和上海、杭嘉湖等地區普遍受益。 但是,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提醒說:“跨流域調水要科學決策,慎之又慎。在缺水面前,人類要學會‘克制’,不能搞‘以需定供’,調水應當堅持‘少取、高效、補償’的原則。” 據透露,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質、水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但由于水污染問題沒能得到徹底有效的解決,太湖流域一些有條件的城市紛紛舍近求遠,甚至“棄湖而去”,實施跨流域調水。除了由太湖流域管理局主持的“引江濟太”工程外,蘇錫常諸城市在多年前就利用靠近長江的地理位置,從長江調水。上海也積極在長江口建設新的水源地甚至設想規劃浙江千島湖水源地。一直以水鄉自居的杭嘉湖地區,如今也把目光投向錢塘江,提出實施跨流域從新安江、錢塘江口調水,以尋求解決該地區日益嚴重的缺水問題。 “今天要強烈呼吁,盡管目前長江、錢塘江的水比太湖好,但千萬不要忽視這樣的事實,就是這樣的‘好’是相對的,而且這些河流也在不斷地被污染,污染量不斷地在增加。‘引江濟太’,首先要‘保江’、‘保湖’,然后是節水,根本在于治污。如果還是按現在的城鄉分割的思路和現在的所謂的達標排放的要求來治理,就難以解決太湖的問題。”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吉余激動地說。
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
中科院院士施雅風:
按現在的城鄉排污量和達標排放的標準治理太湖,太湖流域的水永遠達不到清潔地面水的要求。
污染物總量已遠遠超過流域水環境承載能力。即使流域污廢水都能達標排放,仍超出流域水環境的可承載能力。
跨流域調水要科學決策,慎之又慎。在缺水面前,人類要學會“克制”,不能搞“以需定供”,調水應當堅持“少取、高效、補償”的原則。
如果還是按現在的城鄉分割的思路和現在的所謂的達標排放的要求來治理,就難以解決太湖的問題。
在江蘇太湖地區,水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防洪保安標準偏低、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矛盾突出、水環境污染比較嚴重。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與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相比,上海在水安全保障、水資源配置、水環境治理等方面,依然任重道遠。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探索并遵循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一年連一年、一代接一代、堅持不懈地加強治水管水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流域防洪保安任務更加繁重而艱巨,水質型缺水和水環境惡化問題凸現,已經嚴重制約了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現在,太湖流域廣大人民群眾迫切需要安全可靠的防洪減災體系、高效的水資源配置和供給體系,特別是需要良好的水環境和生態系統。
《華東新聞》 (2004年12月08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