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總結郎顧公案 五學者未名湖畔再辯國企改革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8日 09:04 北京晨報 | |||||||||
看來是要為持續半年的“郎顧公案”作總結。12月6日,一本名為《較量》的書在北京大學的首發已將這場筆墨官司作了總結。然而,在新書發布會現場,來自國務院參事室、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社科院、中國政法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的5位學者,又以“國退民進”中的國資流失為起點,進行了一場國企產權改革的新交鋒。 他們中既有支持郎咸平的“新左派”,也有“新自由主義者”。但值得注意的是,5位
■爭鋒看點一:銀行壞賬是最大的國資流失 “國企改制中存在資產流失,但國企本身的資產流失已經非常嚴重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銀行壞賬。”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姚洋教授用數據證明了這個觀點。 姚洋說,現在公開統計的銀行壞賬達25000億元,其中有超過80%都是國有企業欠下的,這部分錢等于是滅失掉了。“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處理壞賬,基本是以賬面價格的20%甚至更低的價格售出,剩下的80%都要老百姓來負擔,這才是最大的國有資產流失”。為此,姚洋呼吁,國企改革應該把更多目光集中到銀行壞賬上來。 近兩年,姚洋一直在研究河北、成都、重慶等地的國企改革。在他看來,“現在國有資產流失板子大部分應打在地方政府屁股上。”姚洋認為,改制中的資產流失主要是由資產低估和資產打折出售引起的,而地方政府在其中“不負責任”的態度難辭其咎。 ■爭鋒看點二:不是“國退民進”而是有退有進 “說國企改革是'國退民進',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說國有經濟一定要在競爭領域退出,這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國務院參事、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郎志正認為,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國家的很多經濟領域都存在競爭,國有企業不應該退出競爭,而應是有進有退,“退要有序,進而有為”。 “郎咸平說,應是政府退出市場而不是國有企業退出市場,這個觀點我同意。”郎志正還舉例說,中集集團是國有股份制企業,改制之后現在已經能占世界集裝箱市場60%的份額。“不能說一冠上'國有',就沒前途了,一冠上'私有'就有前途了”。他認為,混合多元的所有制更有利于國企改革的實施。 ■爭鋒看點三:“國退民進”會損害民眾利益 與郎志正的觀點正好相反,來自社科院微觀經濟研究所的韓朝華研究員要將“民進”進行到底。 韓朝華認為,“郎顧公案”的益處在于引發了社會各界對國企改革的關注,但這場爭論也動搖了國企改革的決心。在他看來,即使有民眾的利益受到損害,但主張“民進”的改革方向還是對的。 他認為,以“民進”為主的國企產權改革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改革畢竟在中國制度中引入了全新的約束,畢竟動搖了中國社會中傳統一元化的權力結構,有利于在中國社會造就民眾能夠監督和約束國家權力的利益格局和經濟基礎”。 不過,他的觀點被來自中國政法大學的楊帆教授當場反駁。楊帆認為,即使“國退民進”的改革方向是對的,學者們也不應當置被損害的“民眾利益”于不顧。 ■爭鋒看點四:國資分布不均導致東西部差距加大 當很多學者都在關心國企自身改革的出路時,國務院參事任玉嶺教授將眼光放到了國有資產的分布問題上,他認為,國有資產分布不均已導致東西部差距急劇拉大,而這應當是國企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 任玉嶺指出,2004年東部地區GDP是西部地區的2.62倍,這與國家對東部投入過多,國有資產在中西部地區稀缺有關。 他認為,國有資產對各地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來看,發展快的地方正是國家投入大、國有資產總量高的地區。因此,國有資本在推進區域經濟、縮小經濟差距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視。他強調,“我們的宏觀調控應該在這方面下工夫。” 晨報實習記者 張黎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