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長沙關鍵詞:傳媒娛樂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7日 17:24 21世紀商業評論 | |||||||||
長沙古城的中軸線正對著岳麓山上的“禹王碑”,據說是為了將岳麓的靈氣引入城里。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這座號稱有3000年歷史的“楚漢古都”似乎從來就不缺乏“文脈”和“人氣”。“唯楚有才,于斯為盛”——這副清嘉慶年間便題在岳麓書院門上的對聯,恐怕可以算作中國最早的人力資源廣告了。不過遺憾的是,在建國以后的漫長歲月里,湖南人四處闖蕩,長沙本身卻再沒什么令人驚異的突破了。
但到了1998年,這個平淡多年的城市忽然間火爆起來,全國熒屏星火燎原。這次異軍突起的隊伍叫做“電視湘軍”,而這一回的武器,叫做“娛樂”——是長沙第一次讓國人明白:原來,中國電視也可以娛樂。 一邊是湖南衛視在大放綜藝“衛星”:《快樂大本營》和《玫瑰之約》引起了全國性轟動,并導致綜藝節目遍地開花,以至有人說,“1998年以后的中國電視幾乎全學湖南衛視”;而另一邊就是更深入人心的“小燕子”:從年底開始,湖南經視與瓊瑤合作的《還珠格格》紅遍大江南北,以超高收視率為其東家帶來了滾滾財源。同時,“格格熱”近乎全方位地輻射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帶動了內地“偶像報道”和“明星制造”的全面啟動……1998年甚至被稱為“格格年”。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長沙制造的“格格”不僅為傳媒產業發展及其研究都剛剛起步的中國提供了一個最具創造性和活力的實例,也充分展現了一個媒介事件給社會帶來的種種影響。 而長沙本身,這個綜合競爭力在全國各大城市中并不突出的城市就此走上了一條“星光大道”——憑借這些新“湘軍”,在收獲了中國觀眾足夠的注意力之后,它開始了自己的“娛樂總生產”。 1995年,湖南廣電廳開始實行一系列改革。1997年,湖南衛視上星。在其鼎盛時期,黃金時段的廣告價格直逼中央臺1套。1999年,電視湘軍開始向資本市場和集團化進軍,湖南電廣傳媒3月在深交所上市,被稱為“中國傳媒第一股”;2000年12月,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正式掛牌成立,被認為是中國廣播電視實行真正意義集團化動作的重要標志。 1999年,湖南電廣傳媒花1000萬元買斷金鷹節的永久承辦權,從此落戶長沙的“金鷹”成了湖南廣電的一個新品牌。用“電視湘軍”領軍人物的說法,“這是一次產業的集體命名”。而正在興建的占地一萬畝的“金鷹影視娛樂城”則“要成為全國重要的影視產品生產基地和文化產業基地”——這種模式被他們譽為“中國的好萊塢”。 湖南廣電繼續“做大”,經營業務擴張到旅游、地產、投資咨詢、會展、網絡、期刊、調查業等領域,其進展卻不甚理想:連續兩年的收支不平衡,被媒體驚呼為“虛火湘軍”;金鷹文化城的龐大計劃不斷為人詬病,而金鷹節的盈利問題也頗令其頭疼——要在中國打造一個“傳媒航母”,并不是輕易就能自娛自樂的事兒。 但無論傳媒產業化的進展如何,電視湘軍的主陣地依然保持領先。2003年,為了對抗央視5月進行的改版,湖南衛視大張旗鼓地展開了個性化營銷,改稱“中國湖南衛視”,并把定位調整為“鎖定娛樂,鎖定年輕”。截至2004年第一季度,湖南衛視入戶率已高達76.6%,中心城市入戶率位居省級衛視第一。現在的它正頻頻高呼要“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國電視娛樂品牌”,大有“把娛樂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氣概。 如今,媒體傳播已成為長沙文化產業的強項,還是“長沙基礎最好、實力最強的產業門類之一”。早在小燕子到處撲騰的1998年,長沙市的文化產業增加值就占到了全市GDP的5.9%,顯現了支柱產業的勢頭;當年北京和上海的該項指標分別為 4.4%和4.3%。2002年,長沙文化產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增幅高達16%~18%。 而作為一個外地人,如果不是通過衛星和電纜被湖南“娛樂”著,而是親身來到長沙,還可以領略其文化產業的另兩大重要標志——書市和歌廳。白天可以去逛逛他們自發耕耘出的全國排名第三的定王臺書市;晚上,長沙人則多半選擇去歌廳。也許在被譽為是“長沙名片”的歌廳里,你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娛樂”的鋪天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