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謹慎對待大國企改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7日 04:26 第一財經日報 | |||||||||
本報記者李攻 王珍 楊維忠 發自青島 “雖然北方的企業口頭上也喊改革,但改革還是力度小了些,也慢了些。”12月3日,青島某企業副總對記者稱,“青島大型國企改革力度不夠大,步伐不夠快,目前還沒看到加
海爾、海信、澳柯瑪、青啤、雙星這5家企業被稱為青島的“五朵金花”,是青島的“城市名片”。 “青島大型國企改革的進度,目前只是在重視階段,但仍沒有拿出具體操作方案。有的即使有一些改革,授權也不到位。對于企業的人事任命、發展方向、資金調動,政府還有很大的發言權。”這位人士說。 記者了解到,海信集團下屬子公司基本上已進行改制,形式包括管理層持股、員工參股、與外資合資等,但在集團層面仍“鐵板一塊”,由國家控股100%;雙星也和海信情況類似;澳柯瑪集團在改制方面,同樣沒什么動作。 這位人士認為,青島市國企改制之所以相對緩慢,一是因為政府在國企改制方面思想仍較保守;再就是不愿對大企業放權,希望繼續享受他們的潛在利益。 今年早些時候,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曾就青島國企改革發表過這樣評論,他說,“一直以來,青島市政府在國企改制、年薪制等方面的運作都很規范。” 而對南方地區已經風行的企業管理層收購(MBO),周厚健的一段話頗能反映青島企業家的心態。他說,從規定看,國家對國企交易、MBO等做法,客觀上不太支持,而青島也不會開這個口子。 由此可以看出,青島市的企業家對國有企業改制的態度也相當審慎。 青島市對中小企業的改制卻并不“手軟”。截至2003年,市財貿系統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已達99%,國有資本退出率達到了92%。 而另一方面,國有資本正越來越向大企業集中。 從國有資本總量上來看,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資本總量的43.1%,國有資本已經明顯向大企業聚集。目前,全市十大企業集團中國有資產總額達到610億元,占到了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74.4%。 “青島市國企改制的相對滯后,與市政府的大企業戰略有關系。”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學部副主任程國有教授說,“培養大企業一直是青島經濟工作的方向之一,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2003年中國企業500強中,青島市有12個,在同等城市中僅次于深圳。對這些著力培養起來的大型企業集團,市政府的決策當然十分慎重。”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隋映輝對此也有相似的看法。他說,青島市是沿海開放城市,世界500強企業中有很多在青島設了辦事機構。青島市政府更喜歡將自己的企業和它們相比。雖然海爾等企業在國內已經很大,但與世界500強相比還是“中小企業”。因此,青島方面希望自己的企業做得更大。 隋映輝說,市政府對這些企業的改制相當審慎,害怕一旦改不好,企業垮了,青島就失去了競爭力,也失去了自己的“名片”。“一個企業做起來很難,而垮下去要容易得多。” 隋映輝認為,青島國企改制比不上南方地區的進度,原因還在于市政府是“強勢政府”。一方面,政府希望通過自己的扶持使企業迅速壯大;另一方面,政府有很強的責任感,害怕改不好會導致職工大量下崗,造成社會動蕩。“青島在1996年至1999年實施品牌戰略與大集團戰略,是很成功的。”程國有說。“而現在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競爭已很充分,原來的一些優勢正在喪失,大集團戰略下一步也需要調整。” 青島某企業副總說,現在改革呼聲越來越高。青島大企業盈利水平正逐漸下降,原材料又漲價,前幾年多元化、規模化的發展,一旦弄不好,就會形成巨額虧損,甚至倒閉。 記者了解到,2003年青島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產值利潤率只有3.05%,而在全國大部分城市這一數字平均是6%~7%。 “現在政府對資源的管理也日漸規范,土地都要公開拍賣。”這位副總說,依靠政府優惠政策獲得扶持的大環境正在逐步消失,企業已不可能依賴這一途徑來獲得競爭優勢,“所以,改革是一個大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