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羅德第六次訪華重點鎖定 德欲助中國振興東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6日 11:52 瞭望東方周刊 | |||||||||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 舒泰峰/北京報道 德國總理此次訪問的地區重點是中國的東北 11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章啟月宣布:應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邀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總理格哈德·施羅德將于12月6日至8日對中國進行工作訪問。
就施羅德總理訪華和中德、中歐關系相關話題,《瞭望東方周刊》近日專訪了德國新任駐華大使史丹澤先生。 東北是施羅德訪華重點地區 《瞭望東方周刊》:大使先生,我們知道施羅德12月6日訪華。能否介紹此次訪問的具體行程和主要目的?你如何評價中德關系的現狀? 史丹澤:這是聯邦總理施羅德對中國進行的第六次訪問。這次訪問與兩國總理今年5月在德國的最近一次會晤只相隔了半年。由此可看出,我們兩國政府間的政治交往有多密切。 聯邦總理與中方領導人的會談將涉及如何進一步加強雙邊和多邊范圍內的合作。此次訪問的地區重點是中國的東北地區,這表明了德國企業對幫助中國政府振興這一地區的興趣。 施羅德總理將于12月6日抵達北京,他在北京有一些有關經濟、文化方面的會面,還有和領導的高層會談。 經濟方面包括一個德國公司的奠基儀式,還有另外一個德國企業在北京成立代表處的揭幕儀式。另外他將與中國經濟代表見面,并會發表重要講話。 在長春,聯邦總理施羅德將主持長春一汽大眾汽車二廠的揭幕儀式,并出席一家德國軟件公司的研討會。所有經濟方面的安排表明,德國和中國在經濟貿易方面的關系已經走出初級階段,達到非常高的水平,現在雙方已開始實現高級方面的合作項目。 在過去幾年里,我們成功地擴大了各個層面的雙邊關系。溫家寶總理訪問時簽署的題為“具有全球責任的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表明,除了發展雙邊關系之外,德中兩國還要在加強聯合國和多邊主義、反擊國際恐怖主義和有組織犯罪方面以及環境保護等國際事務中承擔共同的責任。 歐洲沒有人要維持對華軍售禁令 《瞭望東方周刊》:法國總統希拉克在中國明確表示支持取消歐盟對華出售武器的禁令。德國對此持什么態度?最近美國就取消對華出售武器禁令向歐盟提出警告,這是否會影響到德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 史丹澤:聯邦總理施羅德無論是在他上次2003年12月訪華時還是在今年5月溫家寶總理訪德時都曾明確表示,他致力于取消對華出售武器的禁令。但要作出這方面的決定必須由歐盟成員國一致通過才行。意見形成的過程尚未結束。現有25個成員國的歐盟內部對此存在不同意見是很自然的。 同樣,在德國政界對此問題也存在著激烈的爭論,這也不足為怪。德國聯邦議院10月27日就此提了一個建議。我認為重要的是,耐心等待歐盟內部下一步的爭論。中國也可以作出努力去積極影響這一進程。 德國實行特別嚴格的出口監控政策,即使取消了武器出售禁令這一點也不會改變,因此美國擔心其技術可能通過德國進入中國是多余的。 《瞭望東方周刊》:歐洲議會最近通過決議維持對華軍售禁令。但是歐盟輪值主席國荷蘭外交大臣博特11月22日表示,歐盟將不顧一些人權組織和美國的反對,在下月舉行的歐中首腦會議上發出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積極信號。如何看待這種矛盾的信息? 史丹澤:在歐盟國家和其他的民主國家有一個獨立的立法機構,立法機構和執政機構是獨立的。當然某些政府可能會做一些議會不一定喜歡的東西,因此議會也會批評政府。 議會和政府的看法不一定一致,這可能會導致一些政府在下一次大選的時候沒有被選擇,也可能會導致議會和政府之間的爭議。在歐盟也是一樣的,歐盟議會跟歐盟輪值主席國有時候也不一樣。 人們經常問我關于軍售禁令的問題。我想有一個基本的誤解,我們歐洲方面和中國都要盡量不產生誤解。軍售禁令是對中國所發生的一些事情的反映。解除軍售禁令也只能是在中國所發生的事情的反映。歐洲沒有任何一個人要繼續維持禁令。 聯邦總理曾經說過支持解除禁令,這是他堅持的希望。因此解除禁令不是美國那一套所說的或者所做的反映,而是在中國所發生事情的反映。 希望德國越來越吸引中國投資者 《瞭望東方周刊》:希拉克總統10月訪華前曾表示,與諸如德國等其他歐盟國家相比,法國的中小企業在參與中國市場的開發過程中做得還不夠,必須更加努力。有人說,在開發中國市場方面德國和法國互相競爭。這個問題應該如何看待? 史丹澤:事實上,正是德國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質量意識和靈活性使它們的出口在中國市場獲得了成功。企業和投資地的競爭是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要素。各國企業當然會在全球范圍內并在每個市場上相互競爭。 德國和法國的特別之處在于:德國和法國的企業在一些如制造和出售空中客車等大型項目上密切合作,將各自的長處結合起來。 《瞭望東方周刊》:大的中國企業在德國的投資似乎都不太成功。你認為原因何在?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史丹澤:德國是中國在歐盟內最大的銷售市場,理所當然受到想在歐洲投資的中國企業的青睞。德國歡迎中國企業在德國市場上有更多的作為。但是與其他所有的人一樣,中國投資者也必須面對競爭。對那些不特別熟悉歐洲市場的企業來說,這方面尤其會有特別的挑戰。 作為通向歐盟4.5億消費者的東西歐市場橋梁,德國具備了很多投資地優勢。“德國制造”一如既往譽滿全球,包括那些把生產地設在德國的中國公司也能因此獲益。我們的市場所具備的開放性幾乎是無與倫比的。 在中國企業選擇的投資地排位方面,德國一般都名列前茅,因為在德國,國內和國外企業都是在同樣的法律規定下運作。此外,德國還擁有受過很好培訓的專業工人,他們的高效性是眾所周知的。我希望,德國在今后幾年里能越來越多地吸引中國的投資。 支持舉辦中德文化年 《瞭望東方周刊》:法國文化年正在中國舉行,德國是否有意與中國開展類似的文化交流活動? 史丹澤:如果中國經濟界、中國政府或德國經濟界提出這個倡議,在中國舉行一個德國文化年或在德國舉辦一個中國文化年,那肯定是一個很好的事情。 不過我覺得這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么一個活動在推進兩國的關系方面是一個很有必要的事情,不過中國和德國的關系本來就特別好,這也包括文化領域。很多中國人了解很多德國的情況,相反德國也如此。 當然在文化領域里,也得做一些使文化關系不僅保持一個好的水平,而且發展成更好水平的事情。但這就意味著在各個單獨的項目當中應該繼續合作,但也需要創造新的項目,這比舉辦一個文化年更富有成效。不過,我想再次強調,我不反對舉辦一個文化年,如果《瞭望東方周刊》作出這樣的倡議,我一定會支持。(笑) 《瞭望東方周刊》:大使先生任駐華大使兩個多月來,對中國的印象如何? 史丹澤:還是有很多方面對中國不太了解,中國這個國家國土非常大,社會經歷過很大變化,而且也有一些多元的競爭。10年前看《人民日報》、《中國日報》、《望》足夠了解中國所發生的事情,現在根本不夠。 所以,如果想真正了解情況,作為一個新的大使,不僅需要時間,而且也需要有機會更加進入中國的社會,了解北京和大城市以外的情況。中國是個很復雜的社會,我對該社會的多變化進程非常感興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