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外資銀行為中國處置不良資產暗設大陷阱(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6日 09:43 《經濟》雜志 | |||||||||
摩根的無本買賣 在國外,因經濟周期帶來的大量銀行不良貸款中絕大部分都是以房地產為抵押物的。所以對他們來說,所謂不良資產處置也就不外乎是房地產管理。一般就是招商,收租,等到房地產復蘇后脫手。
2001年,華融第一次向全世界拍賣130億不良資產時,前來報名的都是世界各投資銀行在亞洲的房地產投資基金,最后贏標的是摩根士丹利房地產投資基金等。 由于在華融的資產中,房地產項目占少數,摩根買到后無法處置。處置資產的人都是在國內現雇的。等到2003年,他們再次從華融購買打包資產時,它們干脆就委托華融來處置從華融買到的資產。 畢竟在中國,不良資產的成分遠比房地產更為復雜。摩根從華融買到的資產幾乎全部在一兩年內又賣給了每個資產所在地的中國投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與欠款人有密切關系的投資人。而當地投資人出的價錢平均比摩根付給華融的價錢高一倍。 財政部考核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的兩項指標,一個是回收率;一個是回收費用。華融在2003年取得的成績是:現金回收率20.6%,回收費用占回收金額的7%以下。而同年,摩根士丹利處置其從華融收購來的不良資產取得的成績是:現金回收率19%,回收費用占回收金額的8.5%。 華融把108億不良資產賣給摩根士丹利的價錢是不計息資產面值的8.125% (計息后不到5%)。所以,摩根士丹利雖然比華融的業績更差,但卻因為它買得便宜,還是有超過100%的利潤。 不良資產處置行業里一直存在一個誤區:中國的銀行體系中不良資產數以萬億計,買一包資產來處置也都是幾十億一包,這么大的數額,中國本土企業哪里能夠負擔得起? 看看摩根士丹利們是怎樣做的吧——實際上,摩根士丹利無償地從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購買’了108億元面值的不良資產。 摩根士丹利說好了付給華融7個億來購買這108億面值的不良資產。但這7個億要分四次付,一次付1.75億元。從答應付款到第一筆付款的日子里,華融就收了2億現金回來。所以摩根付第一筆錢時,賬上等待分配給摩根的錢比摩根要付的錢還多。幾個月后,當第二筆付款日快到之際,7個億就已全部收回來了。從此,摩根索性就拿收回來的錢付給了華融,把剩下的錢都算做自己的利潤,換成美元匯出了中國。 摩根士丹利一分錢的風險也沒有冒,一樣資產也沒親自處置,就從華融凈賺至少10億人民幣。假設我們今天把中國幾萬億的不良資產都賣給了外資,明年我們的外匯儲備就不夠用了。 由此可見,購買不良資產并不需要大量資金。國家也不能靠簡單賣掉來解決銀行體系內大量積壓的不良資產。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