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大手筆收購信達1300億資產 轉讓價格引猜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4日 12:08 《財經時報》 | |||||||||
相關人士分析,東方資產管理公司出高價接收信達的1300億元不良資產,主要原因是這批不良資產的質量較好,多為有抵押物的可疑類資產,而這種資產不僅債權清晰,且容易有穩定的現金流,將來比較容易做成證券化產品;這次東方如果要以高于36.4%的資產回收率接收這筆資產,無論如何對東方的處置能力都是個考驗
本報記者 胡進之 11月29日上午,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和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信達)簽署了《債權轉讓協議》,從信達手中收購了原建設銀行剝離的可疑類不良貸款,總額約1300億元人民幣。這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AMC)首次最大規模地以商業化手段,打包處置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財經時報》獲悉,目前兩家公司還只是達成協議,具體工作尚未啟動。 在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批量處置不良資產的競爭中,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能夠勝出,東方公司認為,這是資產管理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批量處置不良資產的一項新探索。 商業化收購 今年4月,財政部印發了《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有關業務風險管理辦法的通知》,其中規定AMC可以從事投資業務、委托代理業務和商業化收購業務。 6月份,信達公司收購了中建行的2787億元不良資產。盡管公開宣稱此次不良資產的剝離采用了市場化的手段進行公開競價,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次收購只能稱作半市場化的收購。原因是AMC并不是直接從銀行手中購買不良資產,拍賣會仍由人民銀行、銀監會和財政部組成的拍賣委員會負責,而對參與競標者也有一定的限制。 從這個意義上講,東方公司從信達手中大規模地收購不良資產,可以算是首次的商業化收購,其交易主體完全是市場中的兩家公司。對于東方公司而言,是首次扮演二級批發商的角色,其市場地位類似于以前從四大AMC手中購買不良資產再出售的外國投行。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四大AMC在不良資產處置中地位和角色的轉變,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商業化色彩越來越明顯。 不良資產的商業化包括收購和處置兩個方面。原先的大部分不良資產處置方式是商業化的,但從收購方面來說,都是政策性的剝離,這樣就造成了業績考核中的不對稱,到底應該達到怎樣的回收率很難衡量。 而一旦商業化后,考核體系就清晰得多,公司完全從自負盈虧的角度來進行不良資產處置。從東方的這次處置來說,其收益如果不能大于收購成本,那么這筆生意將給公司帶來負盈利。因此業內認為,這次商業化收購的意義顯著。 不良資產成香餑餑 據東方資產管理公司資料顯示,東方公司從中國銀行一共接收不良債權2714.64億元。5年來,已經完成處置1466.29億元,回收現金211.62億元,持有企業股權207.91億元,回收實物資產92.13億元,未處置資產大約100億元。東方公司已經處置完成的不良資產大約50%,東方公司人士曾表示,在規定的2006年前完成全部不良資產處置任務應該沒什么問題。 近來資產管理公司對證券公司的托管經營,以及其他投資銀行業務也在發展,但其獲得的費用和不良資產處置相比要少得多。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的相關法律也沒有出臺,限制了資產管理公司在其他領域的發展,所以資產管理公司不止一次地表示,不良資產處置才是主業。 對于這次不良資產的轉讓,東方資產管理公司表示,主要是考慮到1999年接收的政策性不良資產即將處置完畢的大背景,而出于開拓市場的考慮,以商業化手段接手了信達的1300億元不良資產。 轉讓價格猜想 信達在中建行的2787億不良資產拍賣競標后,業內人士曾經做過計算,信達再批發給其他資產管理公司或者投資人,必須平均達到36.4%的資產回收率,才能收回成本。如果要盈利,則要達到近40%。 任何公司都不會做虧本的買賣,信達批發給東方的價格不會低于其成本,那么東方的接受價格無疑會非常高。對于這次協議涉及的價格,東方人士表示目前還不能透露。 相關人士分析,東方能夠給出如此高的價格,主要原因是這批不良資產的質量較好。在四大行的不良資產中,建設銀行的資產質量最好,多為有抵押物的可疑類資產,而這種資產不僅債權清晰,且容易有穩定的現金流,將來比較容易做成證券化產品。 此前,東方做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一個困擾是,其手中的不良資產多為外貿公司,不像建行手中的礦山之類抵押物,可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根據相關數據,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中,東方公司的資產回收率大約20%多,信達有30%多。而這次東方如果要以高于36.4%的資產回收率接收這筆資產,對東方的處置能力都是個考驗。 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人士對《財經時報》表示,如果沒有信心的話,是不會去做這么大筆的買賣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媒體名稱)授權刊登之作品,其他網站不得轉載本文全部或部分內容,除非經和訊網-《財經時報》授權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