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公司買下20%國有股 西安利君制藥二次MBO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3日 14:0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利君制藥國有股48.51%又實現轉讓,其中8%的股權給管理層,20%賣給英國某公司,其余股權保持不變。轉讓后,利君制藥國有股僅剩20%。 離岸公司買下20%國有股 一切都在悄悄進行。近期,有關西安利君制藥股份公司(以下簡稱利君制藥)實現管理
11月25日,記者致電利君制藥辦公室,據相關人員透露,公司國有股轉讓已經完成,其余事項不便透露。同時,國有股已經完成轉讓的說法也得到該公司上市辦的認同。 但陜西省國資委上市處卻否認利君制藥國有股已經轉讓的說法,而利君制藥國有資產的委托方———陜西省醫藥總公司也表示,公司并未接到利君制藥國有股轉讓的正式文件。 公開資料顯示,西安利君集團是原西安制藥廠改制后組建的西安利君制藥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為主體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擁有5000多名員工,26個控股、參股子公司。 記者看到,在利君企業的大門口,豎立著三個廠牌,“利君集團”、“利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西安利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當記者致電該公司辦公室,詢問利君有限責任公司與股份公司的關系時,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自己也不太清楚這兩者有什么區別,“至于兩個公司的關系,目前不便透露。” 據記者了解,1991年,作為陜西省的虧損大戶,原西安制藥廠年虧損近1000萬元。1992年,吳秦就任廠長(現為集團董事長)后,在其主導下,該廠創出了“利君沙”品牌,并相繼推出利邁先、多貝斯等系列產品。1997年,利君兼并全國第二大紅霉素生產基地“鎮江制藥”,首創西部企業兼并東部企業的先河,并實現了全國性紅霉素產業的重新整合。 1998年,原西安制藥廠改制為利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并在工商局登記注冊,同時,利君企業也登記了一個企業注冊名利君集團,當時企業總資產為..7億元。2001年,利君集團實現銷售收入9.3億元,利稅總額2.1億元,利潤總額1.08億元,僅“利君沙”一個品牌就實現銷售收入6.7億元。到2002年,該集團銷售額已突破13.6億元。 西安利君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則于1999年9月,由利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重慶北恩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深圳金活實業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重組改制形成。改制后,利君制藥的股權構成為國有股占48.51%,職工持股占47.22%,4家民營企業持股占4.27%。 據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利君制藥國有股48.51%又實現轉讓,其中8%的股權給管理層,20%賣給英國某公司,其余股權保持不變。轉讓后,利君制藥國有股僅剩20%。 “新公司將于12月掛牌,爭取明年3月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這位知情人士說。 據該人士透露,目前英方1.2億元資金已經到帳,協議早在10月份已經簽署。新公司正式掛牌后,利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上香港H股。 某投行人士分析,管理層以后可能會繼續增加持股。因為職工股不能流通,而管理層由于處于經營層的優勢,可通過直接向職工回購股份而繼續擴大持股比例。 “持有20%國有股的一方并不真正派董事,剩下唯一能與管理層抗衡的就是外資的20%股權。”該人士分析。 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所謂英國某公司,其實是注冊地在英屬維爾津群島(音譯)的海外離岸BVI公司。這類公司只需一個申請者即可成立,不需要公開公司財務狀況或關于注冊BVI公司的股東及董事的直接資料,股份也可以自由買賣。 因此,“外資很可能是虛擬的。”某投行人士分析。 該人士認為,需要證實的是所謂外資企業的股東是誰,有無具體產業。如果僅僅是投資管理公司,這就很耐人尋味了。假如外資虛擬參股成立,在職工持股占47.22%、管理層占8%、外資占20%的情況下,加上職工股中仍有管理層的股份,管理層占有的股份實際上可達75%。如此一來,管理層事實上就已大部分收購利君制藥。 利君制藥董事會的名單顯示,董事會由11人組成,而其中10人均來自利君集團。 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的一位分析人士指出,在利君制藥這一案例中,其實,早在1999年利君制藥改制時,管理層即已完成戰略MBO(即管理層收購),利君集團所代表的政府國有股實際已經低于50%。而此次利君制藥國有股進一步退出,實質上是進一步增強管理層的控制權,即二次MBO。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