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期貨巨虧 中航油現45億黑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3日 11:14 亞太經濟時報 | |||||||||
□記者 成 功 綜合報道 11月30日,中國航油發布公告披露,由于國際油價今年10月猛漲,導致公司必須為未平倉的衍生商品盤口注入龐大的保證金。從10月26日至公告發布,公司的累計虧損大約3.9億美元,此外,公司為結束其余交易盤口所遭受的損失約為1.6億美元。
中航油石油期貨交易出現巨額虧損的時候正值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10月25日飆升至每桶55.67美元的紀錄高點。母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油集團)向中航油提供的1億美元貸款也未能幫助中航油免予被交易所強制平倉。 12月1日,中國航油稱,在總共遭受約5.5億美元的巨額虧損后,公司決定向新加坡最高法庭申請召開債權人大會,以重組債務。分析人士稱,中國航油此番巨虧可能將是1995年以來新加坡所遭受的最大投資交易虧損案。 中國航油股票于11月29日起已停牌。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目前控股中國航油60%股權的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將與淡馬錫各向中國航油注資5000萬美元,目前淡馬錫持有中國航油2%的股份。 巨虧緣于落入外資陷阱? 一位期貨市場研究人士表示:“新加坡的原油交易市場屬于紙貨市場(遠期現貨市場),參與者多為現貨商與投資銀行,進入市場的資金和信用門檻很高,基本上沒什么投機性。所以說,中航油雖然在新加坡上市,但這么巨額的虧損不太可能在新加坡市場發生。從公布的資料看,有可能是以其他名義在英國或美國期貨市場操作時出現的虧損! 也有資深市場人士表示,中航油此次的巨額虧損,有可能是落入了國外投機商設下的陷阱,前段時間石油市場的暴漲,早就有人懷疑是針對中國機構的,但沒有公開數據顯示國內機構的具體損失,中航油的虧損可以說掀開了一個蓋子。 據該人士介紹,目前國內機構在國際期貨市場上的大部分交易由于沒有獨立交易席位,均需委托國外經紀公司進行交易,在這種情況下,交易的成本、企業的資金承受能力等商業機密都暴露在國外企業眼中。在海外上市的中航油,由于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和金融支持,在進行高風險的期貨投機交易中,出現這樣的問題并不奇怪。 資本運作過渡醞釀風險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對于金融衍生工具運用過渡可能是造成如此大虧損的主因。該人士認為,按照國家規定,從事境外期貨交易的公司只能限制在套期保值范圍內,純粹的投機交易本身就是違規的,不知中航油是否因為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所以不在國內規定的控制范圍內。 據悉,中航油集團目前已派出由集團投資部總經理、中航油董事顧炎飛領導的特別任務小組,負責中航油的重組和調查工作,以及經營公司的日常業務,并暫停了中航油總裁陳久霖的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中航油歷史上一直是有著“資本運作高手”的光環。就在2004年8月19日的一篇《人民日報》報道中稱,“巧用資本運作杠桿,中國航油構建海外石油產業鏈”。正是在一系列的資本運作下,中國航油連續7年營業額平均每年增長222%、貿易量平均每年增長214%、稅前利潤平均每年增長160%的速度實現著飛速發展。但是,資本運作衍生工具是雙刃劍,在讓中航油連續七年高速發展的同時,也讓其突然內出現5.5億美元的巨虧。 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孫立堅表示,包括期貨投資在內的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雙刃劍,歷史上巴林銀行、德國MGRM集團等大鱷都曾在此栽過跟頭。在國企問責制度尚未建立的情況下,如果難以區分企業行為究竟是保值還是投機,又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最好還是禁止金融衍生工具的濫用。 近年衍生工具造成的巨大損失事件一覽表 ●英國巴林銀行破產案1995年3月,業務員李森投資日經25期貨指數失利。合計損失達13億美元,相當于巴林銀行的全部資產。 ●德國MGRM集團期貨投資案1994年1月,德國MGRM集團在美國高息籌資,投資石油期貨。損失13億美元,相當于集團一半的資產。 ●美國橘郡破產事件1994年12月,美國加州橘郡財務長雪鐵龍以政府名義籌資,進行票據投資,最后虧損18億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產。 ●日本大和銀行債券投資案1995年9月,因為交易員井口俊英賬外買賣美國聯邦債券,造成11億美元的巨額虧損,相當于大和銀行1/7的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