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見證2004中國經濟:糧食增產實現農民增收(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2日 22:47 CCTV中國財經報道 | ||||||||
【總編訪談】 主持人:今年以來有關糧食問題是各個媒體都十分關注的一個重點話題,王總編我們知道《經濟參考報》在一段時間刊發了不少的報道,特別是評論,在市場上在社會上引起了
王總編:今年我們的報道應該說從中國的糧食生產的角度來看,我們是抓住了這么兩點,一個是增產,一個是漲價,這恐怕也是大家共同關心的糧食方面的兩個問題。我們覺得增產當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在增產的同時,價格的變動會直接對下一年以至以后的糧食生產產生影響,從糧價的絕對水平來看,不能說就是糧價很高了,因為糧價增長了以后,影響到的實際上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糧食的生產者,一方面是消費者,消費者主要是城鎮居民從城鎮居民來說,糧價上漲,對大部分城鎮居民應該說沒有太大的影響。或者說這個影響對他們的生存、生活角度來說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城鎮居民收入提高了,對少部分城鎮的低收入階層,低收入人群來說,糧價上漲確實影響比較大。 那么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我覺得還是應該靠政府的低補,提高低補標準,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為什么說糧價現在上漲的水平不是那么高呢?我想說一個數字,就是我們從改革開放以前來看,當時的糧食價格基本上是保持穩定的,而且是低水平的一個價格。從大家最熟悉的標準粉,當時北京的價格是一毛八分五一斤,到現在標準粉的價格漲了大約是八倍,可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了從78年算起到03年,大約是增長了19倍。那么相對這樣一個數字,我覺得糧食價格從城鎮居民來說,應該是還在合理的范圍內。而且糧價也沒有超過整個的物價,這么多年的物價上漲水平。 主持人:這個扶持力度相當地大,所以才使得我們今天看到這樣一個好的農業生產,以及農民收入增長的這樣一個好的社會效果,從未來的情況來看,是不是我們的農業要發展,農民收入要提高,就要更大程度上,還要依賴于這種中央政策的力度呢? 王總編:這個問題呢要從兩方面看,一個呢,我認為是中央政策對農業的扶持,這個首先這個是每個國家都做的事情,在國際上也是正常的,世貿組織的規則也是允許的。我們的對農民種糧的支持力度呢,通過今年一年這么多政策力度下來以后,我們支持力度確實比過去大多了,但是還是有空間的。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僅僅靠政策扶持,政策扶持畢竟空間是有限的,它不會無限制地靠政策扶持,僅僅靠政策扶持,我們的糧食增產也不會有一個長期的、永久性的發展。 主持人:那么未來我們依靠什么能夠使得我們的農業生產,以及農民的收入能夠持續地、不斷地提高? 王總編:我覺得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提升,再有一個呢,是農業產業鏈的向工業方向的延伸,就是說發展,使跟農業相關的產業有一個大的發展,我先說第一個方面,就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提升。中國現在農業生產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我覺得就是一個是現代化,一個是市場化。 那么現代化呢,一般想起來呢,是提高科技含量,科學技術運用于農業,這個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比說種子、化肥各個方面的種植方式,包括機械化對農業生產肯定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除了現代化這一個因素之外,第二個因素是市場化,市場化主要是用市場經濟的手段來組織農業生產。比如說市場經濟有很多的現成的辦法我們前一段報道已經出現了一些好的苗頭或者趨勢,一個呢,就是黑龍江有一個地方的,我們報道了一篇文章呢,就是它的農業合作組織不是過去意義上的,而是市場意義上的合作發展得很快,實際上也是促進了農業內部的專業分工。 還有一個事情呢,就是國外的一些大的集團,跨國公司進入中國的農業生產領域,法國的公司進到農業領域,它就把先進的一些農業生產方式,同時也可以帶進來。隨著農業的市場化水平的提高,那么農業發展的前景、糧食生產肯定會有一個比較好的希望。 主持人:那么從您的研究來看呢,您對于未來中國農業發展的前景做怎么樣的判斷? 王總編:我覺得今后若干年在中央政策的保障下,尤其是在農民的這種創造性的勞動過程中,中國的農業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那么它的最好的,最有力的條件就是市場經濟。有了市場經濟的體制,我覺得中國的農業是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前景,我認為在未來的若干年內,中國農業的糧食產量會有穩步的增長。 主持人:農民的收入也會穩步的提高? 王總編:隨之提高。 主持人:今年其他媒體有關糧食問題的報道也都很有特色,咱們一起來看看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觀點吧。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