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報告:中國經濟半年走勢分析(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02日 11:17 中國新時代 | |||||||||
物價 主要由于食品、原材料和燃料價格上漲,消費者價格在2004年加速上揚。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通貨膨脹在9月份達到了5.2%,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來自食品價格的上漲——8月份比一
國際收支 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的改善。中國繼續成為外國投資者看好的目的地——今年1月到9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到487億美元,比一年前增長了21%。今年旅游業恢復了增長勢頭,今年1-7月實現收入為127億美元,相對于去年非典所造成的較低基數而言,增長幅度達到45%。到目前為止,中國本已十分龐大的外匯儲備又增加了1110億美元,到2004年9月末,共計達到5145億美元。 盡管中國的國際收支狀況良好,但中國越來越依賴進口原材料的問題受到當局的關注,尤其是“石油安全”問題。從1995年到2001年,總的石油消費量增長了42%,其中交通和家庭的需求分別增長了99%和90%。到2003年,石油凈進口占到石油消費總量的34%,而在1995年只有7.6%。在2004年的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石油產品的進口額又上升了60%,達到202億美元——部分原因是石油價格上漲了30%,這也是導致生產者價格整體上漲的重要因素。 收入和就業 雖然2004年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增長強勁,為590萬人,但是大學畢業生的數量,公共部門人員的繼續下崗以及更多人口從農村遷往城鎮等因素使城市登記的失業率沒有變化,仍然是4.3%。 在2004年的前9個月,農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主要原因包括:農業產出增加,糧食價格上漲了超過30%,實施對農民的直接補貼,降低農業稅。農村居民的現金收入在2004年的前9個月同比增長了11.4%,相比之下,2002-2003期間年增長率只有2%左右。事實上,這是最近6年來第一次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長比城市快 。因此,據估計農村貧困人口比率會有顯著的降低。另外,一些零星的證據表明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還帶來有利的外部效應,提高了沿海地區非熟練工人的工資收入,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條件。這符合沿海地區非熟練工人工資的決定機制,這些工人的工資取決于內地農業勞動力的務農收入(根據重新安家的困難和城市生活費作一些調整)。盡管目前農業補貼的財政成本還不大,但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從更長期時期來看這種補貼存在一些潛在的、讓人擔心的問題。 政府正在就社會救助問題制定一個協調的政策和法律框架,為此,政府在9月份發表了一份白皮書。這將有助于縮小城鄉之間在社會保障體制方面的差距,也將使那些常常陷于城市和農村制度“夾縫”中的移民工人受益。 宏觀經濟管理 當越來越感覺到“經濟過熱”和“投資過熱”,同時認為調整利率的空間比較有限,當局從2003年秋季開始采取了各種措施來使經濟降溫(參見表1)。去年就“過熱”的范圍和形式方面,存在著政策上的爭議,最近的爭議則是關于已采取的降溫措施是否正在起作用。 經濟運行的步調在2004年初表現得確實太快,這意味著需要采取緊縮政策。對經濟增長進行一個簡單的核算,就可以表明(關鍵參數是處于合理范圍的估計值)從純粹宏觀經濟的觀點看,潛在GDP的增長速度目前可能和實際GDP的速度差不多,主要因為投資率非常高。然而這種推算是假定各種資源,包括投資,是有效地在各部門之間配置。中國的情況并不是這樣,正如一些跡象所顯示的,一些部門產能過剩伴隨著另一些部門需求過剩,此外地方政府的投資行為存在激勵扭曲。考慮到這些情況,2004年初的經濟增速似乎的確太高,即使它是由投資而不是消費來引導的。 2004年上半年財政狀況繼續得以鞏固。(部分地)由于經濟快速增長,2004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同比增長了30%。政府將更多的財政資源投入農業、教育、社會保障和醫療衛生部門。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支農政策”的一部分,并為了保證糧食供應,政府在2004年開始對糧食生產進行直接補貼。財政總支出增長了11.8%。全年的財政赤字預計將下降到GDP 的1.7%,而2003年是2.5%(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計劃新發行的建設債券總量從2003年的1,300億元下降到2004年1,100億元。 貨幣政策的姿態不是十分清晰。2003年9月將法定準備金率從6%提高到7%之后,中國人民銀行接著在2004年4月下旬又提高了0.5個百分點(同時實施了根據銀行資本充足率采用差別法定儲備金率的制度)。所使用的其他手段還包括人民銀行的“窗口指導”。貨幣供應總量和信貸在9月份的確下降了(參見下文),雖然并不清楚這在多大程度上要歸因于降低投資增長的行政措施。由于資本流入大部分被沖銷掉了,因而貨幣供應總量的減緩并沒有因資本持續流入而受阻(資本流入的部分原因是對人民幣匯率重新定價的預期)。 對資本流入進行沖銷迄今沒有給貨幣政策帶來明顯的問題。2004年1-9月份,為了抑制基礎貨幣的增長,大約2/3的資本流入被沖銷掉了(大約相當于GDP的5%)。由于銀行有比較多的準備金(高于法定準備金的超額部分),銀行愿意以適中的利率購買央行為了沖銷而發行的金融產品。近年來隨著銀行貸款的急速增長,超額準備金已經趨于下降。如果這種趨勢繼續發展,流動性狀況的收緊將意味著,到一定的時候沖銷將會推動利率的上升,因而給貨幣政策的實施帶來問題。這種情況是否出現以及何時出現,特別依賴于銀行存款和貸款的發展。 但是,由于直到不久前由政策所確定的利率水平一直都保持不變,通貨膨脹的上升已經導致實際利率為不斷增高的負值,這種情況似乎和高速增長的經濟很不協調。對已經處在高速發展之中的房地產市場而言,負利率帶來的刺激尤其不合適。一些零星的證據顯示,家庭儲蓄增長的放緩(從2003年底19%的同比增長率降到7月份的16%)是負利率影響的反映,也與家庭購房投資的上升,以及家庭更多參與公司投資的融資活動有關系。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會在需求壓力方面產生一些令人擔心的問題;除了這種宏觀經濟方面的考慮,分析人士也指出“脫媒”現象的增多可能給銀行帶來問題。至今還沒有明顯跡象表明家庭存款增長的放緩與啟動更多的消費有關系。 出于幾個方面的考慮,當局不愿意讓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利率。其中一個是必須避免銀行出現困難;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顯示出期限不匹配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同時還有大量的不良貸款需要處理。與此相聯系,很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仍然很脆弱,快速提高利率會加劇這種脆弱性。最后是擔心提高利率將引起更多的資本流入,盡管到目前為止當局已經設法以有限的成本進行了沖銷。同時,核心通貨膨脹指標盡管已經有所上升,但仍然較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情況類似,中國主要消費者價格指數的上升是被食品和燃料價格所推動的,而生產者價格指數的上升則是由水泥和鋼鐵的價格所推動的。不管怎么說,隨著實際利率下降為負值,對投資過熱的擔心增加了,要求提高利率的呼聲也更多了 。在這種背景下,從10月29日開始生效的溫和的升息(約25個基本點)主要是起到傳達信號的作用,即如果根據通貨膨脹和儲蓄存款的情況變化認為有必要的話,那么政府將愿意更加有力地使用利率手段。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