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聯合會張新稱本土化不能等同于國產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30日 10:14 經濟參考報 | |||||||||
本報沈陽電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在日前于沈陽結束的輸變電行業高峰論壇上說,由于思維觀念、行業標準、產業政策的局限性和落后性,“重大裝備制造業國產化”存在得不到全面貫徹、落實的現象,走入了誤區。 張新認為,本土化不能等同于國產化,這一點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他指出:“20多年來,外資在中國建立了一批控股的合資或獨資企業,這些企業的確實現了中國本土的制造,
張新說,國內當前把“本土化”混淆成“國產化”的現象比比皆是。這種認識的存在,必將導致具備國產化實力的內資企業在國家重點工程、重大項目中得不到應有的市場份額,消化、吸收和開發的技術得不到實施,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無法形成。張新建議,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嚴格界定本土化與國產化的界限,對國產化企業給予必要的扶持與幫助,給他們更多參與國家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的機會,從而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世界級裝備制造企業。 張新同時認為,我國雖然已成為制造大國,但并非制造強國,這主要是由于成套工程總承包領域缺乏國際競爭能力造成的。因此,國有大型外貿公司與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企業間的工貿重組勢在必行。縱觀ABB、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無一不是以核心競爭能力突出的產品制造為基礎,與強大的國際貿易相結合,走品牌化系統集成的國際工程總承包之路的。長期以來,我們對固有大型進出口公司重組的政策壁壘,是阻礙這兩者結合的主要原因。故此,國家應盡快出臺指導性的政策,鼓勵國內優秀的重大裝備制造企業參與對固有大型外貿公司的重組,以資本為紐帶,形成核心競爭能力突出的外向型企業集團。 記者:姚劍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