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主席胡錦濤日前在智利圣地亞哥出席APEC領導人工作午宴時明確表示,明年中國經濟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一些人所預測的中國經濟過熱的現象不會出現,一些人所擔心的中國經濟“硬著陸”也不會發生。
這番鼓舞人心的講話是有堅實支撐的。根據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以后,該國經濟就將發生質的變化,進入一個持續高速增長階段。2003年我國
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據此可以初步判斷中國經濟已進入持續快速發展階段。筆者對2005年全國經濟的總體判斷同樣比較樂觀,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正在增強,明年經濟持續向好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我國經濟已結束近10年的調整,進入一個新的增長周期。預計今后幾年,我國經濟都將保持快速增長的局面。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本身就是新增長周期的一大內在支撐因素。
第二大支撐因素,是我國加入WTO、申奧成功、申博成功、人力資本的比較優勢等疊加之后,將繼續帶動外資強勁進入中國。中國加入WTO,把中國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外資對中國有了一個更為明確的預期,中國也更加融入世界經濟。申奧成功、申博成功更加強化了外資的信心。
第三大支撐因素,是消費結構仍在快速升級,相關產業高速發展。汽車、住房、信息產品等商品正在加速進入居民的家庭中,教育、旅游等服務消費也在升溫。消費結構的升級帶動了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形成了一批高增長產業群。這一趨勢2005年也不會改變。
第四大支撐因素,即城市化的加速推進。從本世紀開始,中國城市建設的發展步入快車道,目前正處于加速推進的階段。城市因為具有良好的積聚效應以及巨大的人才流、資金流、物資以及信息流而顯示出強大活力。城市的興起和擴張需要興建很多基礎設施;城市人口的膨脹將產生大量房地產需求;城市第三產業又將因為人口的積聚而繁榮;通過城市化把農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到城市居民的水平,將會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消費增長;城市化還會帶來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優化以及市場規模的優化;在我國,城市化還是最終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
另外,目前我國每年新增各類大學生數量大約在400萬~500萬人,由于退休人員中大學生的比例很低,因此,從全局來看,我國每年的人才總量將不斷增加,人才質量將不斷提高。人才數量的增加和質量的提高,直接導致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促進經濟增長。這是明年中國經濟向好的又一大支撐力。
還有三大支撐同樣不可忽視:宏觀調控延長了經濟景氣周期,避免了經濟大起大落,為經濟保持較長時間的良好運行態勢創造了條件;地方政府和民營企業發展積極性依然高漲,成為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力因子;國內高儲蓄率對經濟發展的堅實支撐。可以相信,只要沒有意外突發情況,我們完全可以堅定地看好中國經濟的未來。(本文作者為上海社科院經濟景氣研究預測中心主任 劉熀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