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地位之爭:是世界工廠還是世界車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5:29 中國質量報 | ||||||||||||
作者:楊金志 仇 逸 我國已經或者正在成為“世界工廠”———這是許多人士的樂觀估計。但也有一種聲音,說我國現在只是“世界車間”。言外之意,我國目前制造業的主力集中在搞來料加工,獨立生產高精尖產品的能力不強,整體競爭力還不高。
我國是“世界工廠”還是“世界車間”,名號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國制造業肯定有自己的軟肋。不找到這個軟肋并加以解決,我國的制造業就無法自立于世界。在我國已經加入WTO、經濟全球化趨勢愈加顯著的今天,這顯得尤其緊迫。 今年11月上旬,世界工程師大會在上海舉行。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在會上表示,由于制造業水平,尤其是裝備制造業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差距,我國現在還只是一個“加工中心”,而不是“制造中心”。 徐匡迪說,我國的差距是“階段性”的。“所謂階段性差距,就像我們是小學生,人家是中學生一樣。”其差距主要表現在,制造業仍以低端制造業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僅為26.23%。作為出口大國的我國,出口物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技術含量低。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的能耗卻高出國際發達水平20%到30%。 裝備制造業是“工業之母”,而我國的裝備制造業只占制造業總產值的26.46%,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2001年我國卻進口了價值1100億美元的裝備,占進口總值的48%。 長期以來,我國的裝備制造是割裂的,鼓風機廠只造鼓風機,發電機廠只造發電機,忽略了成套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系統的可靠性。即便一個零件的可靠性是99.99%,由1萬個這樣的零件制造出來的設備,可靠性恐怕僅有60%到70%。徐匡迪說,我國要培養像ABB、西門子這樣的工程公司。 要趕上世界先進水平,就得知道什么是“世界先進水平”,也就是說:人家在“玩”什么?科學家們在世界工程師大會上說,世界制造業的發展已呈現出四大趨勢:“綠色制造”、“極端制造業”、制造業與高新技術廣泛融合以及信息技術融入傳統制造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世界先進水平就是中國制造努力的方向。首先,大力發展節約資源型、環境友好型產業;其次,改變產品檔次,爭取以質取勝,把信息技術嫁接到機電產品中;第三,加快培養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第四,加速高新技術的產業化。 我國提升制造業必須“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應該有一些重大專項。例如大型清潔火電、核電設備。到2020年,我國新裝機容量6億千瓦,力爭國內機組占90%。去年,全球工業新增發電能力有2/3在我國,但設備90%是進口的。現在,國外大型發電設備公司都在北京跑“部”前進,為的就是爭中國這塊大市場。國內企業還不具備與他們競爭的能力。 再如,新一代流程工業成套設備和裝備。一個年產800萬到1000萬噸鋼鐵的大型鋼鐵企業,如果按照傳統的工藝和流程,將會產生不少工業廢料。而按照新的流程運行,卻可以將14噸到28噸的廢塑料作為添加原料,提高鋼鐵的質量,還可以吸收120萬噸廢鋼。與此同時,鋼廠還可以發出300萬千瓦的電力,產出許多水泥。 此外,數字化和智能化設計、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海洋工程裝備和關鍵技術以及清潔燃料汽車……這些也應該列入重點發展的重大專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