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行業專題--能源行業 > 正文
 

能源戰略:破解供給與資金瓶頸的同時防范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4:58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唐福勇

  一方面是未來20年的能源面臨供給與資金缺口兩大瓶頸制約,另一方面因能源問題而可能引發的各類風險也與日增多。在11月26日舉行的“2004中國能源投資論壇”上,與會的專家學者、政府人士及金融界人士共同探討了這一難題。

  雙重“瓶頸”約束

  與會人士認為,現階段我國能源市場需求相對旺盛,供給略顯不足,市場仍處于低水平平衡。從需求來看,按照國際能源協會(IEA)的預測,2000年至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彈性系數為0.56-0.57,電力彈性系數為0.90左右。綜合各方面數據,至2020年我國全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對一次能源需求要達到26(樂觀值)-35億噸(悲觀值)標準煤。其中,煤炭21-28億噸;電力裝機容量9-10億千瓦;石油4.2-5.3億噸;天然氣1500-2200億立方米。

  同時,根據目前提出的我國電力、煤炭和石油產業發展規劃,未來我國能源工業發展所需資金巨大。初步估算,至2020年,能源工業基本建設和技改資金總需求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電力工業資金需求約5萬億元人民幣,估算中還未考慮物價上漲因素。而世界銀行能源局預測,2001-2010年中國能源基礎設施投資需求總計為4510-5790億美元,其中石油天然氣610億美元,煤炭400億美元,電力3500-4780億美元。據國際能源署能源發展報告提供的數據,2001-2030年,中國能源部門需要投資23000億美元,其中80%用于電力投資,約18400億美元。

  國家開發銀行人士認為,上述巨額建設資金,將主要來源于企業自籌、社會募集和銀行貸款三部分,按照目前各行業平均融資比例并考慮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在可預見期內,未來能源行業需要銀行提供的融資要占整個行業資金總需求的40%左右。

  銀行業人士建議,在能源行業與國家經濟需求和市場體制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少問題的情況下,我國石油天然氣工業首先要加快“走出去”步伐。根據石油天然氣國內產需平衡預測,至2010年和2020年,我國石油需求缺口分別達到1.3億噸和2.4億噸左右,天然氣需求缺口分別達到100億立方米和500億立方米。而此缺口只能主要依賴進口解決。目前國際環境對我國利用和開發國外能源資源較為不利,今后幾年,必須抓住有利機會,積極推動能源企業“走出去”,以最終實現能源行業“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的戰略經營目標。同時,要建立規范化的煤炭市場定價機制,建設國家石油儲備基地,出臺電煤價格聯動政策等等;要打破行業壁壘,積極鼓勵國內多元化資金投入到能源開發中來。

  注意規避多種風險

  國家開發銀行人士提出,隨著能源問題的顯現,有四方面風險需要規避:

  第一,能源行業風險。從全球能源的發展趨勢看,能源市場在向開放化發展,因此對于我國可能出現的能源風險要基于市場和全球視角予以積極關注,并不斷實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尤其要注意能源風險始終緊密地與經濟和價格波動聯系在一起。

  第二,我國能源市場的國際化風險。目前礦物燃料是我國利用的主要能源資源,煤炭和石油消費目前占總能源消費量的90%以上,至2020年此比例大致也在80%左右。2003年我國凈進口原油8900多萬噸,對外依存度達到30%,因而我國能源市場需要防范國際風險轉嫁。建議能源企業要研究采取多樣化貨幣結算,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防范外匯風險。

  第三,伴隨能源市場化的推進,能源價格與資金利率一樣存在尖峰風險。從能源運輸角度看,能源是一種很昂貴的產品,即便是對運輸要求不高的煤炭,我國平均煤炭交貨價格中運輸的成本要占到一半以上。此外,運輸的限制,使能源產品的流動性非常有限,因此能源價格波動性的表現要比資金價格變化還要大和復雜。為防止和緩解能源價格尖峰風險,需要建立能源市場化的價格套期形成機制。

  第四,要避免單個能源項目的系統性風險。比如,一座火電廠既消耗煤炭,同時也消耗油品,大量煤炭還需要可靠的運輸來保障。從規模化經營角度考慮,當前國家開工建設的能源生產項目規模比以往增大許多,相應也增大了項目經營風險和可能出現的系統性風險。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冬語
聆聽冬日溫暖聲音
西游情史
大話西游短信篇章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