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環球財經》2004 > 正文
 

中國外貿被迫高買低賣 國際定價權丟失是誰之過(2)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2:38 《環球財經》雜志

  “寡頭”不“寡”

  眾所周知,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進口國,數據顯示,2004年1至6月,中國進口原油達到了6102萬噸。進口依存度40%,進口量同比增長39.3%。不過與此同時另一
個問題也愈加凸顯:2004年上半年原油進口金額同比增長了57.4%,由此可見中國在石油進口過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價。

  按上半年的進口量,若一桶原油價格上漲10美元,則將導致全國原油進口成本額外增加90億美元,占同期全國GDP總額的0.63%,直接關聯的成品油、石化產品進口約4500萬噸,又最少導致進口增加額達到0.48%,扣除少量出口影響,最終10美元/桶的原油價格上漲導致的國內石油產品和石化產品進口成本增加額會超過國內GDP總量的1%。另一組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國際市場油價波動曾令中國當年GDP增長率損失0.77個百分點。

  按理說,大買主或者大賣主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意愿左右價格走勢,況且,行業“寡頭”的形式更容易在國際市場上操縱價格。但事實是,在目前的國際原油產品市場上,中國這個大買主仍然只能充當被動的價格接受者,幾乎沒有什么議價的能力。現在,石油安全的最大風險已經不是供給不足,而是市場價格風險。

  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分析認為,雖然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但是我們并沒有掌握石油市場運作的核心,國際石油市場的樞紐在紐約,在倫敦,在新加坡。他們掌握的定價權表現在:他們擁有運作相對規范、市場信譽較高的交易市場,有種類齊全且不斷創新、能夠滿足市場參與者各種需求的交易品種,有多樣化且實力驚人的市場參與者,有相對獨立、規范的市場監督者,這樣的市場形成的價格能夠為他人所普遍接受認可;而中國國內目前沒有這樣的交易市場,無論是市場運作規范程度、創新能力、監管能力、市場參與者實力都遠遠落后于那些國際中心市場,相應也就無法對國際市場價格施加影響。

  梅新育認為:“所謂定價權,不可能存在于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只能存在于完全壟斷或壟斷競爭的市場上,區別只在于由誰壟斷而已。石油市場向來由一批國際石油巨頭和游資操縱,雖然我們總的進口量很大,但我們的石油公司總體實力一對一比較還比不過那些國際石油巨頭,何況那些石油巨頭還常常聯手行動對付新的進入者;要沒有那樣的市場,也就掌握不了定價權。”

  “而要有這樣的市場,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發展才能形成可信任的市場機制,在國內甚至10年的時間也不能夠形成這樣的機制。因為目前國內的各種政策限制也使這個市場發展的先天因素不存在。”

  從1993年開始,中國已變為石油凈進口國,直到現在,采取的依然是“與國際油價變化相適應,在政府調控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石油價格形成機制。

  國家發改委石油戰略專家曹建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指出,這種滯后定價機制存在弊端。即使以后逐步縮小滯后期,但滯后期本身是不可能消除的。這個滯后期為國內成品油交易各方都贏得了一個掌握市場價格行情的時間。

  梅新育說:“要形成有世界影響力的市場,才能形成國際定價權。之所以沒有形成有世界影響力的市場,因為我們的政策條件不具備。石油企業已經賺取豐厚的利潤了,為什么還要爭取這個定價權呢?有安安穩穩的大錢可賺,為什么還要冒風險呢?況且這個定價權的爭取需要很多的條件,比如交易市場、交易形式,它們目前還受到嚴格的限制,它的建立有很大的風險。同時,政府始終求穩的態度也約束了對石油市場的大規模改革和建設,況且,政府目前也沒有能力建設這個復雜的市場。因為對政府來說,首要考慮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需要,避免動蕩。”

  除了石油,另一大戰略資源煤炭的狀況也是如此。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中國外貿新聞 全部國際定價權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冬語
聆聽冬日溫暖聲音
西游情史
大話西游短信篇章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更多彩信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