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被迫高買低賣 國際定價權丟失是誰之過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2:38 《環球財經》雜志 | ||||||||||||
本刊記者 席秀梅 在國際大宗交易中,因為不掌握國際定價權而被迫“高買低賣”造成的損失,已經成為中國貿易逆差逐年加大的原因之一。 現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的大豆交易員每天早晨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發
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在國際定價上扮演著不容忽略的角色。 “連豆”榜樣 如今,人們依然對當年大連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大商所)“一豆獨大”的狀況感慨萬千,國內大豆產量的變化影響了國際市場大豆的需求,進而影響到國際市場價格。 這種狀況,始于2002年。 2002年3月份,大連商品交易所推出三個黃大豆一號合約,可是,在預期不明的情況下,投資者對黃大豆一號一度持觀望態度,市場許久不能接受新的黃大豆合約。 為了讓市場了解并逐漸接受黃大豆一號合約,此后大商所空前加大了市場推廣的力度, 于6月中旬發出了《關于降低黃大豆一號合約交易手續費及對會員單位進行獎勵的通知》,并舉辦了推介黃大豆一號的系列活動。 2002年10月,黃大豆合約已與銅、天膠等平分秋色,占據了全國期貨市場成交總額的21.37%。 當時,許多分析人士認為,隨著新老合約的成功交替,大豆期貨在國內市場的老大地位不會動搖。在期貨市場新品種推出之前,短期內沒有別的品種可以超越它。 雖然,大商所研究部總監王偉筠在接受《環球財經》采訪時說:“中國黃豆期貨的交易量只占CBOT的1/4,還是一個規模有待拓展的市場,黃大豆的定價權大部分還掌握在美國的交易所手里”,但“連豆”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影響已經不可小覷。 今年9月,大商所和巴西期貨交易所簽署了兩個所之間的第一份合作諒解備忘錄,這個備忘錄帶來的未來令人們憧憬——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從遙遠的南美種植場舶來大豆。這次合作可以理解為:中巴都意識到了聯手定價的必要性,未來數百億元的利潤蛋糕因此將可能被重新切割。 事情是這樣的:巴西事實上是向中國出口大豆最多的國家,但是,中國從巴西直接進口的大豆卻很少,美國公司掌控著巴西大豆的出口。 美國貿易商要求,巴西農場主以生產出來的大豆抵價償還商業貸款,且這些用于還貸的大豆價格非常低,即使在CBOT大豆期貨價格到了每噸400美元,中國進口價格達到每噸人民幣4300元的時候,美國貿易商購買巴西大豆的價格也在每噸200美元以下。以2003年為例,進口到中國的巴西大豆1200萬噸,巴西出口價格是200美元一噸,而中國進口的價格都在每噸3000元人民幣以上,最高達到每噸4300元人民幣,即使按照到岸價格每噸400美元計算,中巴之間的差價也達到了24億美元,近200億元人民幣。 由于美國貿易商的居間交易,這200億元人民幣最終落入了美國貿易商的口袋。 如果中巴可以直接進行貿易,那么這200億元人民幣的差價就可以在中國與巴西之間重新分割,所以大商所攜手巴西期貨交易所,從而影響國際大豆的價格。 由此我們可以樂觀地看出,小小的大豆,雖然目前還談不上左右國際市場定價,但中國大豆已經取得的地位和期貨規避風險的先天特性,將使中國大豆不再在國際大宗交易中僅僅充當一個價格被動接受者的角色。 然而,反觀中國的石油、煤炭等戰略資源的國際大宗交易,現狀卻是那么令人揪心。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