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傳導受阻 產能過剩導致新的行業重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8日 15:26 《財經時報》 | |||||||||
本報記者 定軍 上游產品價格飛漲,下游產品價格微漲;投資品價格漲幅較大,消費價格漲幅基本穩定;生產資料價格漲幅加大,生活資料價格不動;原材料價格狂漲,消費品價格變化不大,
作為居民終端消費價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第三季度同比上長4.1%,但反映中國全面通脹指數——GDP縮減指數卻達到了6.8%。 GDP縮減指數是按當年價格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和按可比價格(不變價格)核算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之間的系數。據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稱,前三季度,中國名義GDP增長率為16.3%,實際GDP增長率為9.5%,兩者之差達到6.8%,大大高于2003年全年2.2%的水平。 有專家稱,作為衡量投資品和消費品全面通脹的指數——GDP縮減指數,沒有和CPI指數一致,這說明中國的價格傳導機制出了問題。 有專家警告稱,如果上游產品價格上漲持續較快,終端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企業產品的利潤將變窄,產能過剩,最終有可能引發一些競爭性行業的新一輪重組。 競爭和需求導致價格傳導受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專家馮飛指出,上游產品的價格所以沒有傳導到終端產品,主要是在中間環節受阻,市場競爭導致中游企業的成本上升,利潤下降。 但上游產品價格上漲,是否會最終傳導到下游產品,乃至CPI,說法不一。不過,中國人民銀行11月17日發布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報告指出,上游產品漲價,向下游產品傳導的情況已經存在。 2002年11月份,工業原材料購進價格由負轉正,至今已連續23個月保持正增長。2004年前三季度,工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8%,“工業品出廠價格在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的推動下,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表明通貨膨脹已經從上游向下游傳導”。 海通證券公司的分析師吳淑琨也指出,從2002年開始的第一輪原材料價格上漲,最終傳導到CPI已經完成。始于今年10月份開始的第二輪原材料上漲,通過企業商品,到最終消費品,傳導到CPI,由于受到市場供大于求的格局影響,將受到傳導時滯后變長,傳遞效應遞減的影響。一般情況,過去的這種傳導完成需要6-8個月,現在上升到8-12個月。 產能過剩導致新的行業重組 專家表示,如果上游產品價格上漲,最終不能向下游傳導,一些競爭日趨較為激烈和充分的行業,在大的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新的行業重組。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生產資料價格指數中,反映上游產品的采掘工業產品價格指數,與反映中下游產品的加工工業產品指數,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事實上,受上游產品成本上漲的沖擊,一些企業已經難以生存下去。汽車業過去利潤很高,近兩年的洗牌出現,已經反映出一些問題。統計顯示,全國轎車庫存過剩嚴重,產量持續減少。10月份,全國共生產轎車14.4萬輛,同比下降14.2%。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認為,價格傳導不一定會反映成一種價格傳導到另一種價格,而是有可能反映成各種產業投資的變化,比如減停產維持價格和導致漲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