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位居第三的中國 貿易優勢能否轉化成政治優勢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8日 10:45 中國經營報

  主持人:商務部發布的《2004年秋季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指出,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排位超過了日本,成為繼美國、德國之后的第三大貿易國。請問該如何看待這些數據和我國的貿易結構?

  單忠東:這可以從兩方面看,簡單地說就是“有喜有憂”。

  “喜”的是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又進了一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向“貿易大國”方向發展,近1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比較快,外貿也一直以20% 以上的速度遞增,這是我國近年來經濟和外貿發展的必然結果,不足為怪。

   “憂”的是,我國貿易地位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數量的變化,離“質”的變化還有相當距離。所以,要冷靜地看待這一變化。我國的經濟容量很大,長年的、強有力的經濟增長必然會導致貿易地位的變化。但談到真正的競爭力我們還是不行,我們雖然排在總貿易額的第三位,但并不是說我們后面的英、法、日等國的貿易地位尤其是實力比我們差。我們還只是處于“世界工廠”的供應鏈低端位置,與“質”有著明顯的差距。貿易順差雖然是不斷增加,但在目前水平上會形成對匯率變化的壓力,對出口形成不利局面。現在相當一部分三資企業帶動了我國外貿出口的增加,固定資本投資也是一半來自于外資,這體現出我國外貿和投資的脆弱性。

  沈驥如:前幾年我國貿易排名還是第六,今年就一躍為世界第三,這樣的增幅在世界上是驚人的,全世界都看著中國。現在要看世界經濟指標,除了看北美、歐盟外,還要看東亞,而發展得最快的就是中國市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出來。例如,從去年開始日本經濟回升,日本輿論認為這是中國增加了從日本的購買,中國進口了世界各國的原料和零部件,給了世界很多的商機。中國在世界的地位明顯提高了,靠的就是經濟實力。

  歐盟取代日本成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的必然性

  主持人:今年中國外貿一個比較大的變化可能要數歐盟取代日本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各位專家對這一變化怎樣評價?

  沈驥如:過去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是日本,現在歐盟上升為第一,原因有幾方面。一是歐盟和中國在很多國際問題上有共同的看法,歐盟主要的國家法國、德國與我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中歐良好的政治關系促進了經濟關系,經濟關系又把政治關系不斷向前推進。二是歐盟今年5月東擴了10個成員國,人口有14.5億,市場比過去大多了。三是歐盟對中國的技術轉讓也是比較積極的,不像美國和日本,實行封鎖、禁運,相對的技術設備的出口也就少了。歐盟卻不同,我們要買的設備它都賣給我們,這樣中歐貿易就增加了,歐盟成為第一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目前外貿格局的變化是我國外貿政策調整的結果,我國的貿易結構要多元化和全方位,不能一切都盯著美國和日本,這樣風險就很大。依據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很可能就是東盟。

  晉升三甲的前車之鑒

  主持人: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它及時處理了外貿發展與貿易摩擦的關系,很好地促進了日本的經濟發展。請問當時的日本有什么經驗值得我國借鑒?

  劉力:當時,一方面日本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明顯提高,而另一方面日本所面臨的貿易摩擦也空前加劇。根據上述新的形勢,日本實行了新貿易政策。在出口方面,削減對出口的鼓勵措施,實行“有節制地出口”,以避免對特定國家的出口急劇增長。在進口方面,進一步實行外匯和貿易政策自由化,簡化進口手續,積極擴大進口,通過進出口的“積極均衡辦法”來解決國際收支問題。以上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

  沈驥如: 當時,隨著經濟的發展,日本與外國的貿易摩擦也多了,比較著名的有美日貿易戰、日歐貿易戰。日本汽車當時每年賣出200萬輛左右,美國受不了,后來日本和美國達成一個協議,日本把汽車廠設在美國,增加美國的就業和稅收,這樣就緩解了矛盾。中國出口增長這么快,貿易摩擦也很快,緩解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增加海外投資,到目的地設廠開展貿易。同時也要遵守當地的法律,不要一味地依靠外貿,越是發達地區就越是要有自己的技術實力。

  “出口至上”戰略的弊端不容忽視

  主持人: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要擁有大量的國際儲備,然而外匯儲備和國際儲備并非越多越好,近幾年來美元的貶值已使中國外匯儲備受到了比較大的損失。預計明年我國外貿將保持15%左右的增幅,適當控制貿易出口比例。該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劉力:中國的外匯儲備2003年已經達到了4032.51億美元,國際儲備也大大高于一般國家,在世界上僅次于日本,居第二位。從理論上講,一個國家的國際儲備額一般應相當于其3個月的進口額。2003年,中國3個月的進口額為1032億美元,考慮到進口增長,我們再擴大50%,目前中國合理的國際儲備額也就在1500億美元左右;而外匯儲備額一項就超過了4000億美元,是理論上合理規模的2.7倍,顯然中國的國際儲備是絕對超標的。

  另外,當貿易額增加到一定數量之后,國家就要對出口額進行適當控制,并擴大進口。2005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將低于2004年,但仍將保持15%左右的增幅,就是這個道理。

  主持人:請問我們該如何對待進口與出口的關系問題?

  劉力:我們要摒棄“出口至上”,實行平衡發展的貿易戰略。事實上,從過去的“不計成本出口”到近年來的“千方百計擴大出口”,都是由歷史條件決定的。現在我們即將成為第三大貿易大國了,我們就應該告別“出口創匯”,摒棄“出口至上”,實行平衡發展的貿易戰略。何況,“創匯”不僅僅“出口”一條路,外資的流入也是一條很重要的途徑。

  出口至上戰略的弊端不容忽視,其加劇了國際貿易摩擦,導致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惡化,使中國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和包袱。所以我們要重視進口和國內市場,甚至進口比出口更重要,因為中國國內市場也是世界市場的一部分,而且是被世界公認需求最快、潛力最大的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國內資源的短缺狀況越來越嚴重,我們必須通過有計劃地擴大進口來大幅度增加中國的石油等戰略資源儲備,像對待出口那樣重視進口和進口安全。

  貿易優勢如何轉變成政治優勢

  主持人:既然有了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優勢,我們該如何把這種優勢落實到我們的政治經濟生活中去?

  沈驥如:要很好地理解中央的政策,做負責任的大國。這其實已經說了很久,過去提出“以鄰為伴、與鄰為善”,黨的十五大、十六大將其更加具體化了,就是與周邊國家要“睦鄰、安鄰、富鄰”。現在是一個彼此投資的時代。中國到發展中國家去投資,要注意實現共贏,“西班牙燒鞋事件”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沒有實行本地化經營,沒有考慮他國的利益,這是我國企業“走出去”要注意的。

  劉力: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表明了中國在世界貿易和經濟中的地位顯著提高。我們應該利用這一“地位優勢”來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和擴大對外開放,為國內經濟發展爭取最有利的國際環境。首先,我們要利用“地位優勢”所帶來的“話語權”,積極參與雙邊和多邊貿易經濟談判,使國際貿易和經濟規則更多地反映中國的正當利益;其次,要利用“地位優勢”所帶來的“定價權”,盡可能地控制進口和出口價格,改善貿易條件,確保進出口安全;另外,我們也可以利用“地位優勢”來改善中國的國際政治環境。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對外貿易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歐洲冠軍聯賽
深圳健力寶獲中超冠軍
雀巢奶粉被訴造假
2005中國國際時裝周
廣州車展美女圖450張
經典兩廂車狂熱貼圖
家居家裝實用圖庫
北京打折樓盤信息匯總
劉翔自傳:我是劉翔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