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做市商制度保駕人民幣 央行淡出外匯市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7日 12:02 和訊網-財經時報 | |||||||||
《財經時報》獲悉,美元做市商方案已經脫稿,正在修訂中,知情人士同時暗示,至少國有4大商業銀行都在這個方案之中;這個方案一旦實施,豪賭人民幣升值的“熱錢”將遭資金充裕的國有商業銀行的擠壓;央行如果隨之逐步淡出外匯市場,目前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主渠道——外匯占款也將變窄 本報記者 鈕鍵軍
豪賭人民幣升值的“熱錢”,也許不久就會在中國外匯市場嘗到慘敗的味道。 有知情人士日前向《財經時報》透露,由中國外匯市場中心負責研究制定的中國外匯市場美元做市商制度的相關報告已經脫稿,但具體實施日期和步驟將由國家外匯管理局(以下簡稱:外管局)對外宣布。 另一位接近外管局的人士也透露, 4大國有商業銀行都將可能成為中國外匯市場的首批擔任美元做市商職能的銀行。“中國銀行是其中最有希望的一家。”這位人士稱。 一些觀察家認為,將美元做市商制度引入到中國外匯市場,人民幣升值壓力將由目前人民幣資金充足的國有商業銀行接盤,目前苦苦支撐人民幣匯率的央行將會大松一口氣。 目前,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的短線資金非常充裕,七天期回購利率本周已經跌破2%大關,“如果國有商業銀行承擔美元做市商職能,即使有再多的美元拋盤,相信這些商業銀行也能接下。”一位銀行交易員稱。 一些專家人士也同時認為,如果央行逐步淡出中國外匯市場,中國目前的基礎貨幣投放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過去由外匯占款作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渠道,將會慢慢收窄,公開市場將會成為央行吞吐基礎貨幣更為最重要的渠道。 外管局的副局長胡曉煉日前就指出,在外匯市場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可以讓有實力的銀行利用自身的優勢,為中國的外匯市場提供充足的流動性,進而逐步為央行淡出外匯市場創造條件。 自從2002年底以來,無論在遠期市場還是現貨市場,以及離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的升值壓力均非常大。目前,一年期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貼水已達4000多點,而在現貨市場,美元兌人民幣一直在8.2764元左右徘徊。 四大行或將集體亮相 據位于上海的“中國外匯市場交易中心”的一位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該中心市場一部在此前的很長時間內一直在研究制定中國外匯市場美元做市商交易制度的問題,目前已經脫稿,且正在修改;記者獲得的另一個消息,則是該中心負責制定的美元做市商制度報告,已經上報外管局,具體宣布日期將由外管局決定。 在11月初的一次會議上,外管局的一位官員對于美元做市商交易制度問題作了一番論述,這引起了市場對于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的猜測。這位官員指出,有關部門正在加緊進行美元做市商制度實施方案設計,希望通過引進一些大的銀行在外匯市場進行雙邊報價(同時報出買入和賣出價格),促成人民幣匯價的形成。 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形成,中國央行在中國外匯市場的被動接盤者地位,將肯定會被削弱,而各大商業銀行將填補由于央行的淡出所遺留下來的空缺。“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中國引入美元做市商制度的主要目的,”一位知情人士如是說。 對于有哪些銀行將在中國外匯市場上擔負做市商職能,中國外匯市場交易中心的人士則堅決不肯透露,理由是“這件事是在外管局的職責范圍之內,我們不方便透露。” 而國家外管局的很多人士也以“問題太敏感”為由,拒絕《財經時報》的采訪請求。外管局新聞處的一位人士的談話最具代表性。這位人士指出,美元做市商制度和中國的匯率改革直接相關,現在外界對人民幣匯率猜測甚多,此時外管局是不會對此接受采訪的。 但《財經時報》還是輾轉從外管局的一位人士那里獲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消息。“中國銀行肯定是首先要考慮銀行之一”。這位人士同時暗示,其他的三家國有商業銀行也將在考慮之列。因為,在外匯市場擔負做市商職能,需要兩個必要條件——充足的外匯和人民幣資金。而這些商業銀行都有這個條件。 盡管中國銀行(一下簡稱:中行)的有關方面不肯對此消息進行確認,但該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的譚雅玲研究員則表示“并不突然”。因為“中行此前就是經營外匯業務的專業銀行,相對于其他銀行,中行在外匯業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根據專家的普遍看法,成為擔負美元做市商職能的銀行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雄厚的資金實力,這樣才能建立足夠的美元庫存以滿足投資者的交易需要;具有管理美元庫存的能力,以便降低庫存美元的風險;要有準確的報價能力,要熟悉美元并有較強的分析能力。 而在譚雅玲看來,中行無疑完全具備這些條件。 除中國的4大國有商業銀行外,對于其他的是金融機構是否有資格參與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問題,相關人士則表示很難預測。根據中國外匯市場交易中心的統計,截至2003年末,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會員共345家,外匯指定銀行在其中占96.23%。 央行“金蟬脫殼” 從目前外管局和中國央行的官員表態來看,隨著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出現,央行或許會逐漸減弱對中國外匯市場的參與程度。不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的一位專家對《財經時報》指出,中國央行不可能立即退出外匯市場,這需要一定的過渡時間。 這位專家指出,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建立外匯市場以來,央行一直是這個外匯市場的惟一莊家,或者說是“惟一的做市商”,其他商業銀行只是參與者。而今后商業銀行從參與者到“做市商”的角色轉換需要一定的時間。 同時,“在中國外匯市場上,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銀行都習慣了同央行之間的雙邊交易,商業銀行之間的交易幾乎沒有。因此,一個最實際的問題是,在沒有央行介入的條件下,外匯交易的撮合機制以及價格形成機制都需要一段時間的摸索。”這位專家說道。 這位專家同時認為,不僅在這段過渡期內,還需要央行在外匯市場保持自己的影響力,“在撮合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建立之后,同樣也需要央行給一段輔導期,來保證外匯市場的平穩運行。” 因此,這位專家認為,央行淡出外匯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而時間的長短要根據中國外匯市場的實際運行情況決定。 “當然,央行最終會淡出外匯市場,只有在幣值發生劇烈波動的情況下,才會直接或間接介入。這樣才是一個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央行淡出外匯市場,在國內的最主要的影響是減少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央行介入外匯市場實際造成了央行執行貨幣政策的共同困境——外匯占款所導致的基礎貨幣投放規模較大,從而形成通貨膨脹的壓力。 如果央行淡出外匯市場,轉而由商業銀行利用自有的人民幣資金來保證外匯市場的正常運行,央行就無須以外匯占款形式投放基礎貨幣,從而減輕了中國的通貨膨脹壓力。 控制風險是關鍵 按照國際慣例,承擔市場做市商功能的商業銀行,其權利和義務是對稱的。“在這方面,美元做市商制度和其他市場的做市商制度沒有區別。”外匯交易中心一位人士稱。 一般來講,擔負做市商制度的商業銀行,通常肩負著坐市、造市和監市的義務,也就是要保證市場的平穩順利運行的義務,但這同時也會給他們帶來風險,“特別是在中國的外匯市場目前的狀況下,擔負做市商職能的銀行必須面對匯率波動的風險”。尤其是像現在,美元貶值,國際匯市起伏不定的時期,匯率風險更是難以避免。 據了解,目前外管局等有關方面也在關注各商業銀行如何控制匯率風險。中國外匯市場交易中心的一位人士認為,該中心此前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簽訂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就是希望未來開辟一些有用的避險工具,為市場參與者服務。 今年6月8日,中國外匯市場交易中心在美國,同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簽訂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根據該備忘錄,交易中心將向CME提供中國外匯和貨幣市場的分析和信息,包括政策、規章、市場運作和發展情況,以便幫助CME更好地了解中國市場;同時,CME將幫助交易中心熟悉國際外匯衍生市場的操作、產品和規則,并協助開展衍生產品設計、業務開發、市場營銷和培訓。 據《財經時報》了解,中國外管局在人事配備方面也為市場發展積極的準備。據悉,中國外管局正在進行有關機構的擴編,該中心目前有130人,計劃還將在近期內招收25名工作人員。 因此,正如外匯交易中心研發部的一位人士所指出的,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出現,并不意味著中國匯率制度改革的時機已經到來,“這只是關鍵的一步,但不是最終的一步”。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夏斌所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任若恩教授都認為,在美元做市商制度的實施細節沒有公布之前,討論美元做市商制度是否會影響到中國基礎貨幣的投放還為時尚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