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化創奇跡 總產值3年翻番規模僅次上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6日 01:06 中華工商時報 | ||||||||
【本報蘇州訊】
近日,蘇州經濟界在談論一個令人振奮的話題:到今年10月,蘇州工業完成總產值7752億元,同比增長38.4%,全年有望超過9000億元,在2001年的基礎上翻番。
蘇州工業總產值3年翻番,無疑創造了一個奇跡。這一奇跡意味著什么? 發展工業經濟仍是蘇州今后重頭戲。面對這一實績,蘇州的有關人士卻顯得比較冷靜,認為蘇州工業總量3年翻番并不意味著蘇州已經實現了工業化。蘇州仍與全國絕大多數城市一樣,還是處于工業化實現期,不過已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即基本實現了重工業化(現蘇州重輕工業之比已過3∶2),進入高加工度、高技術密集的階段,但還未進入后工業化時期。因此,蘇州未來一段時期仍會以實現工業化為重要任務,進一步夯實經濟基礎。到任不久的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王榮最近強調,“我們要把新型工業化作為蘇州經濟發展的第一方略,致力于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加快建設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和沿江國際先進制造業聚集帶,不斷提高產業能級,強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基礎。” 蘇州工業如此大的規模,能在3年里實現驚人的翻番,不能簡單理解為蘇州只是工業經濟總量的空前增長,這一發展過程同時也是質態顯著提高的過程。以前以電扇、吸塵器、電視機、電冰箱所謂“四大名旦”,其實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市場長線產品,在剛走出計劃經濟時代,雖也風光一時,但這畢竟不能代表蘇州工業的全部和未來,十多年來蘇州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蘇州的工業早已走出“四大名旦”時代,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藥、精密機械、精細化工等新興產業成為主流,讓人刮目相看。蘇州1至10月高新技術產業完成產值2295.7億元,同比增長51.5%,已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四成。 蘇州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一手抓好產業升級,另一手抓好降低能耗,兩者的曲線出現了可喜的“剪刀差”。根據蘇州市經貿委的一份分析報告,蘇州2003年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產值能耗為0.54噸標煤,萬元增加值能耗為1.461噸標煤,低于全省的1.53噸,業內人士說,這個數字已接近國內先進水平,工業總體能效水平與上海大體相當。 蘇州工業并不是外資一枝獨秀。一方面,蘇州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積極搶抓國際制造業轉移的機遇,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外資的涌入;但另一方面,外資的亮麗成績,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蘇州其他經濟成分的光彩。事實上,蘇州這幾年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據蘇州市統計局提供的今年1月至10月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分類統計的數據,私營個體投資376.8億元,增長38.2%,私營個體經濟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遠遠高于全市19%的速度,鮮明地顯示出蘇州私營經濟的活力。 由于有巨大的工業經濟總量為基礎,二產對三產產生了強大的拉動力,蘇州的三產同樣表現出色,如今增速已超過二產。蘇州三產去年的增加值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六位,居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之后,從發展的勢頭來看,位次還有可能前移。 蘇州工業在我國經濟界“異軍突起”,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從發展態勢來看,蘇州的工業還在起飛的過程中,有關人士預計,在外部環境不發生大的變化的前提下,至少5年內蘇州工業還會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不斷優化,是蘇州工業結構演進的主旋律,而鍥而不舍、埋頭苦干,扎扎實實地發展實業,才創造了今天的蘇州經濟的輝煌。而蘇州工業的快速發展,崛起為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對中國來說,既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