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京記者 鄧瑾
1978年,中國的貿易量只有20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32位。2004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有望突破11000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我們當然有理由為這一奇跡般的成就而自豪,但興奮之余,我們也應當看到:中國本土企業仍未擺脫在低利潤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惡性競爭的循環,中國出口成績單的亮色仍然主要來自外資企業尤其是獨資企業,數以千萬計的
民工仍然未能合理分享經濟增長的蛋糕,中國企業也仍然處在反傾銷的陰影之下
喝湯與吃肉
溫州東方打火機廠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中堅沒有想到,在打贏與歐盟的反傾銷官司兩年之后,難題來了。
“哪怕是20萬元的訂單,兩毛錢的利潤,都會有大把的人來搶。”這位當年的反傾銷勇士無可奈何地對記者說。
溫州打火機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大約在5%到15%之間。但是在打贏官司后的2003年,東方打火機廠不僅銷售額下滑,利潤率也下降。記者根據李中堅提供的財務數據簡單計算得出,該廠的利潤率低的時候還不到2.5%。
“我們最大的對手真的不是國外同行,而是國內小廠商,他們的生產和銷售基本都是無序狀態,正規軍反而受傷害。”李中堅說。
溫州市外經貿局公平交易處處長周小平這樣總結溫州很多制造業生產商的共同處境:因為利潤很低,所以沒辦法投資;沒有投資,所以沒辦法建立自有品牌,也沒辦法建立自有品牌所需要的銷售渠道等。這又反過來迫使他們去追逐更低的利潤,形成惡性循環。
企業并不是沒有試圖改變過這種命運。李中堅很清楚,品牌是應對微利時代的最好武器。但是,走這條路并不容易。自己的品牌還沒完全建立,國外的訂單又在那放著,還是要繼續貼牌生產,這反過來又限制了自有品牌的建立。
周小平認為,在價值鏈上爬升的一個渠道是在國外收購品牌,但“這需要財大氣粗,需要魄力,還需要談判能力,而且能控制得住”。
與中國廣大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出口行業截然不同的是,那些在中國設廠的高新技術跨國公司正在幫中國打造一份漂亮的出口成績單。
根據商務部最新的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三資企業的出口占到了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近九成,其中獨資企業又占到了將近三分之二。(見表2)
自從1990年代中國允許成立外商獨資企業后,獨資企業逐漸成為中國FDI(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來源,并且迅速在中國的高科技產品出口中占據了主導地位。通常,獨資企業不愿意進行技術轉讓,并且把大筆的利潤匯往國外母公司。
與中國本土企業不同,擁有品牌和技術的外資企業的利潤相當可觀。
摩托羅拉公司10月20日公布了其2004年第3季度的全球財務報告。報告顯示,該公司第3季度的銷售額同比增長26%,但稅前利潤同比增長313%。也就是說,公司的利潤率非常高。摩托羅拉把這歸結為市場對其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反應熱烈。例如公司個人通訊事業部在第3季度就推出了17款新手機,其中的15款手機為彩色顯示,11款具有拍照功能。
摩托羅拉的全球利潤率不等于其中國公司的利潤率,但也是一個很好的參照,畢竟,中國公司的銷售額占到全公司的1/10。
這樣的好日子對中國本土的制造業來說也許還太過遙遠。商務部在10月發布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報告承認,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比重很低,在國際貿易中獲取的比較利益較少,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較弱。
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喬治·吉爾波對中國制造業面臨的困難了然于心,他今年夏天發表的《中國奇跡背后的神話》一文引起了很大反響。該文稱,美國制造業的所謂“中國威脅”被過分夸大了,中國的經濟奇跡并沒有產生世界一流的企業,中國大陸在技術上仍是個落伍者。
十幾年不變的工資
11月4日,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揭曉了2004年CCTV“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名單,東莞入選。
在頒獎晚會上播放的電視片是這樣介紹東莞的經濟活力的:“這個地級市去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是1000個億,它的財政收入占了全國的1%,全國銀行里的存款每100塊就有1塊是在東莞存進去的。不僅如此,它還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全國有1/5的服裝是東莞制造,而全世界每十雙運動鞋就有一雙產自東莞,超過20%的玩具在東莞生產,每5部電腦就有1部來自東莞。”
20多年來,東莞城鎮居民和農民的人均收入節節攀升,現已成為珠三角僅次于深圳的第二富裕城市。東莞市常務副市長冷曉明在宣傳片中說,今后要提高企業用工各方面的待遇,使外來工的待遇“要跟得上東莞經濟的發展”。當主持人問他可以漲多少工資的時候,冷說10%。據了解,現在東莞一個普通打工者的月收入仍然是六七百元左右。也就是說,他們的工資有望上漲六七十元。
也許,東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國經濟的一個縮影。加工制造業基地,出口導向型經濟,而且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為主,GDP和出口額均高速增長,有很多人富了,但那些在生產線旁通過枯燥地重復一個動作而創造著財富的“沉默的大多數”卻沒能搭上發展的列車。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今年8月曾組織有關人員對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閩東南、浙東南等主要的勞動力輸入地區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幾個勞動力輸出大省進行了重點調查。調查顯示,在某地,12年來月平均工資只提高了68元。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一些地區的民工實際工資水平甚至有所下降。調查報告說,工資待遇長期低水平徘徊是造成今年“民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
商務部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馬宇剛剛結束在一些地區的調研,這次調研讓他“禁不住產生了莫名的感慨”,感慨之后,他開始重新思考有關勞工政策和貿易政策的問題。
馬宇發現廣東一些民營企業家正主動申請“社會責任標準認證(SA8000)”,以期獲得國際通行證。該標準為企業員工的生產、生活提出了一些基本的人道標準,比如衛生間要求每十幾二十個員工必須有一個蹲位等。
“我們禁不住要問:假如我國的競爭優勢要靠損害勞動者權益來維持,那這樣的競爭力還有意義嗎?即使短期內可以這樣做,但這種競爭力能夠長期保持嗎?”馬宇在他的一篇近作《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勞工標準?》中寫道。
遭遇反傾銷最多的國家
對溫州的眼鏡生產商們來說,剛剛過去的兩周可謂佳音頻傳———從11月12日到18日,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魯相繼宣布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些好消息讓他們有理由期待,阿根廷發起的反傾銷起訴將不會在拉美其他國家擴展。
溫州眼鏡商會會長葉子建曾表示,如果此案敗訴,與阿根廷同屬南美經濟共同體的巴西、秘魯極可能群起效仿,將對我國眼鏡出口構成巨大威脅。據了解,溫州產的眼鏡95%是外銷。
中國遭遇拉美發展中國家的反傾銷案并非個案。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提醒說,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的案件數量正呈上升趨勢。商務部數據顯示,2003年,全球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了49起反傾銷調查,其中24起是由印度、土耳其等7個亞非國家發起的。
從1995年到2003年,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數量最多的國家。今年上半年,世貿組織內共有16個成員發起了101起反傾銷調查,其中針對中國的有23起,占到22.8%,中國仍然是反傾銷的第一對象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副部長隆國強指出,幾乎所有遭受反傾銷的產品都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出口產品———賤金屬制品、化工產品、機電和音像設備、雜項制品、紡織品、玻璃和陶瓷制品,這六類產品案件數合計占所有反傾銷案的75.8%。
與大多數人不同,馬宇對上述反傾銷數字并不感到特別憂慮。他認為反傾銷增多是中國貿易力量的迅猛增長的必然結果,不要動輒就想到貿易保護主義。
“人家不反你反誰呀!”馬宇笑著說,“這近1470億美元(今年1-10月的新增出口)的中國商品沖到國際市場,必然會導致國際市場利益結構的調整。所以,我們現在遭遇這么多反傾銷是特正常的事。”
“再則,反傾銷訴訟還可以幫助中國清理不規范的市場行為。”馬宇說。在已終裁的反傾銷案中,中國企業有輸有贏。勝訴的案件中,一般而言就沒有傾銷行為。“有些國有企業有成本概念嗎?為了占據國外市場,它可以虧個10年。民營企業敢這么玩嗎?”馬宇反問道。
事實上,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的出口增長35.3%,但遭到包括反傾銷在內的各種出口限制措施調查的商品金額僅增長了1.5%,共11億美元,還不到出口總額4162億美元的0.3%。
表1: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從1978年的第32位提升到了2004年的第3位 向春 制圖(詳見PDF版)
表2:近九成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由外資企業創造
(2004年1-9月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按企業性質分類統計)
企業類型 出口金額(億美元) 同比增長率(%) 占全部出口的
比重(%)
國有企業 96.5 19.3 8.5
三資企業 985.7 58.4 87.3
合作企業 18.2 10.6 1.6
合資企業 235.5 50.6 20.9
獨資企業 732.1 62.9 64.8
集體企業 18.1 31.8 1.6
私營企業 29.1 77.1 2.6
其他企業 0.078 74.9 0.007
數據來源:海關統計
表3:民工并未分享到東莞經濟高速增長的成果 向春 制圖(詳見PDF版)
表4:中國出口商品近年來遭遇反傾銷的情況 向春 制圖(詳見PDF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