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進退金融(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2日 18:27 中國企業家 | |||||||||
進退之間
涉足金融,源于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失望 9月21日,《中國企業家》從陳峰口里聽到的第一個新消息,就是海航飛機總量增至整100架。他近期3次跟隨國家領導人出訪,一路狂購飛機,其中,5月初隨溫家寶總理訪問德國,簽署了4億美元購買20架德國飛機的協議,成為兩國此間簽署的7個合作項目最大的一單。近年來,海航保持了近20架飛機的年增長量。陳峰認為,航空公司的飛機數要到一二百架才能顯現出運作效率和規模效應,海航的目標就是在規模上追趕前3大(規模第一的中國國際航空擁有飛機150多架)。為此,海航股份(A股:600221,B股:900945)在2004年購買和租賃飛機的資金需求達到25億元。而在其他的戰線上,海航集團在酒店旅游業、機場管理業前進,已成格局。陳峰估計2004年海航集團年度收入將比去年增長超過50%,達到120億元左右(2003年的數字是75.93億元)。 陳峰的一個基本判斷是,在這個“三高”(高風險、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小資本”根本玩不轉。事實正是如此。全世界的民用航空業都是資本密集型行業, 而海航更是一家依托金融市場迅速發展起來的航空公司。自1989年10月成立到1999年最終完成A股上市,其間經歷了股份制改造、STAQ交易、引進外資(索羅斯)、B股發行。1999年,海航股份以每股4.6元的價格發行2.05億股,募集資金為人民幣9.43億元。到1999年末,海航股份的總資產達到66億元,凈資產20億元,營業額達到18億元。海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出了一條特殊的道路,成為一家不同于其他3大國有航空公司之外的航空公司,這一點是海航最引以為傲的成就。 進入21世紀,迎接海航的是中國民航業驚心動魄地大重組和大收購,在這場暴風驟雨般地大改革中,民航總局鼓勵3大航空集團重組框架外的其他航空公司自愿組成新的航空集團。是被收購入三大,還是自己舉旗大舉收購成為第四家集團?海航選擇了大刀闊斧的收購。 2000年8月取得長安航空,2001年2月重組新華航空,2002年10月重組山西航空。到2002年底,通過受讓海航集團所持股份后,海航股份持有長安航空73.51%和新華航空60%的股份。2004年海航將全部完成民航領域的布局。 在重組了長安航空、新華航空和山西航空之后,海航股份營業額達到50.28億元,相當于1999年的2.78倍;總資產規模達到194億元,為1999年末的2.94倍。海航股份的規模得到了非常規的大擴張。 對于這些“近乎瘋狂”的收購,王健至今仍認為是絕對必要、而且是關乎海航“生死存亡”: 我們當年遇到的問題是生死存亡的問題,管不了吃窩窩頭還是面包,有吃的就行。那是生死存亡階段。實踐證明,海航那時是不進則退,如果沒有現在的局面,早就被打垮了,哪還有海航,早并到別的集團里邊去了。到今年年底,我們的布局算全部完成了,F在再讓我吃一個航空公司,我就得挑肥揀瘦了,不賺錢我是不收的。 雖然海航在重組三個航空公司時并沒有花費過多現金,出資主要都是實物資產,但是海股份卻不得不為購買飛機進行大筆現金支出,到2003年底,購買和融資租入的飛機和發動機資產凈值高達106.5億元,比1999年增加了96.5億元。截至2003年底為止,海航股份的金融機構借款高達149.5億元,融資租賃導致的長期應付款約32.8億元。公司的貨幣資金仍高達29.4億元,預付款11.6億元。 但是與此同時,海航卻并沒有得到股權方面的融資,加之近年民航業的薄利,海航股份2002年末的股東權益只有24億元,盡管比1999年末增加了近4億元,股東權益率仍降低到了12%,資產負債率則由1999年末的69%提高到了83%。 海航在多線作戰之時,一方面要超常規地發展民航業,另一方面還要發展其他產業,資金始終是一道難題。 海航深知自己對充實資本和獲取現金的需求,在2001年即提出了同時增發1.5億股A股和1.2億股B股的計劃,由于股市低迷,最終未能成功。2002年再次提出10配3股的再融資計劃,同樣未能如愿。而2003年的巨虧讓海航股份徹底失去了在上交所兩年內再融資的任何可能性。 “我們發展太快,實際上現在的資金需求量還是很大。像海航這樣(需要大資本)的企業,都會面臨一個資金需求的問題。”但是王健承認,海航已經用盡了國內資本市場的每一次機會。 那么,國內銀行融資環境又怎么樣呢? 陳峰竭力否認海航與銀行之間關系不暢,他說:“沒人催我們(還)款,一點沒有!海航是海南最好的企業,誰不跟海航打交道誰就吃虧。”2004年3月中國工商銀行為海航股份及其下屬三家航空公司提供了總額37.74億元的授信額度。這可能是海航在2004年從國內銀行得到的最大一筆授信。 但是,和一般實業家的感受相同,陳峰和王健都知道,所有銀行家都是“嫌貧愛富”的。王健稱,海航每次處在發展的關鍵點上,靠銀行融資都是靠不住的,“企業越需要資金的時候,銀行越不能提供! 你越需要資金的時候負債率越高,只有大量的錢才能產生大量的收益,例如當企業投資到70%的時候,沒錢了,你怎么辦?一旦不能馬上產生收益,企業的負債率就上來了。一看到你這么高的負債率,銀行就會嘀咕:‘企業破產我怎么辦?’你記住,所有的銀行家都是嫌貧愛富的。 長久而言,企業到了一定的規模以后,就會受到銀行的制約。它不是搞風險投資,銀行借錢給你的時候要200-300%的保險,實際上是你所有的東西都有保障的時候銀行才給你借錢。所以(靠銀行融資)最后會制約像我們這樣的企業的發展。 此外,國內銀行融資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特別容易受宏觀經濟調整影響。在海航歷史上,至少有3次受到宏觀調控的影響。最早一次在1993年,當時恰逢海南的房地產泡沫,中央嚴令進軍海南的銀行機構撤出,海航自然受到沖擊;第二次是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國家實行調控;第三次則是今年開始的宏觀調控。每一次調控,都考驗著海航與銀行的關系。 另一方面,經過2003年的巨虧,海航股份的凈資產由2002年末的24億元減少到了11.16億元,資產負債率已高達92%,繼續債務融資將進一步提高負債比率。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