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成為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有效途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2日 18:09 人民網 | ||||||||
新華社濟南11月22日電(記者鄒清麗) 自從1999年修訂后的土地法首次把土地整理納入法律規定以來,國家已安排土地開發整理項目731個,規劃新增耕地約258萬畝;省級累計安排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近2萬個,規劃新增耕地約320萬畝。土地整理已成為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和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有效途徑。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日前在中德土地整理與農村發展培訓中心落成典禮上說,
據了解,近5年來,國家對土地整理的總投入達50多億元。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30多年來國家第一次大規模投資農田基本建設,也是國家迄今對農田基本建設最大的一次投入。 山東青州南張樓村村民是土地整理的直接受益者。我國和德國在這里合作開展的“土地整理與村莊革新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國土資源部和德國專家的指導下,南張樓村對267塊分散的耕地進行了調整,增加耕地150多畝;原來不連片的土地被開發成連片的種植園,由灌溉渠、防護林和農用車輛通行道路整齊有序地分成不同的種植區域;實現了耕翻、播種、脫粒的機械化作業,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 國土資源部有關專家說,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問題都是舊的土地結構造成的。這些問題主要是,田塊分割細碎,田坎過多,生產力低,沒有可持續性,道路和灌溉設施不配套,零星未利用地和廢棄地多。 這位專家說,城市化的迅速發展給土地的壓力越來越大,整理土地、優化土地利用結構顯得尤為迫切。所以,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國土資源部開展了全國性的土地整理工作。 據介紹,這項工作包括用工程、生物等措施,整理分割細碎的土地和未利用土地;對荒地或因開礦、自然災害等受到破壞的土地進行復墾;在防止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將未利用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