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經貿關系實現實質性突破
中非工商理事會簽字儀式于11月17日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舉行。該理事會是第一個在南南合作框架下,由聯合國牽頭的、以私營企業為主導的、旨在促進中國和非洲之間的經貿合作的項目。
聯合國系統駐華機構協調員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馬和勵告訴記者,他要特別強調私營和公共部門之間的伙伴關系對于扶貧和實現千年發展目標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說:“中國在南南合作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中國的企業在與非洲進行貿易和投資活動時往往難以獲得準確的信息,中非工商理事會的創立,是為了便利中非工商界信息分享和獲取,從而通過促進私營和公共部門之間的伙伴關系,實質性深化中非之間的貿易與投資。”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本項目負總體責任;中國國際經濟和技術交流中心代表商務部承擔中國方面管理活動的主要責任;光彩促進會是項目的執行機構,對開發計劃署和國際交流中心負責,將負責實施項目。
項目的總預算是一百萬美元,持續時間為三年。該項目將在中國和6個核心非洲國家——南非、尼日利亞、加納、坦桑尼亞、莫桑比克和喀麥隆成立中非工商理事會,以深化中國與非洲國家間的經濟尤其是投資方面的聯系,為中非經濟和技術合作創建一個有利環境。中非工商理事會一方面與政府部門一道參加中非論壇,另一方面是作為實用的商業工具,幫助中國公司和非洲公司延伸商業興趣,實現在投資和貿易目標上的更大成功。
私營部門將成為該理事會的主要動力。它將與眾多國內和國際參與者結為伙伴,建立一個中非商業領域的聯系網絡。
非洲國家為中國發展
提供巨大經濟潛力
全球化給發展中國家提出了挑戰,它也使南南合作形式的新型伙伴關系嶄露頭角。海外發展援助的下降以及共同需求和共同問題的存在,激勵著發展中國家之間技術和經濟合作的增長。加強發展中國家間技術和經濟合作加強南南合作,也已經成為我國近年來外交和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和聯合國駐華系統共同達成的聯合國發展援助框架(2001-2005年聯發援框架),確定“促進與其他國家(特別是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和經濟合作,以應對全球挑戰”,作為其十二項目標之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合作政策,要求將發展中國家間技術和經濟合作以及南南合作納入其區域和國家方案之內。并達成協議,“政府與民營機構合作伙伴關系”將是南南合作的新形式,而且非洲也將成為與中國企業的潛在合作伙伴的新來源。
在2000年和2003年的中非論壇上,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于非洲——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大陸,做出了承諾。最近通過的一項三年行動計劃——《亞的斯亞貝巴行動計劃》(2004-2006年),詳盡闡述了政治、經濟、貿易和社會發展合作的各個領域。像“非洲發展新伙伴關系”規定的那樣,基礎設施、建筑、農業、人力資源開發和疾病預防等領域是中非之間的共同優先領域。而且,非洲和中國都要依靠“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伙伴關系”來實現它們的發展目標。
撒哈拉以南的50個非洲國家為中國發展中的私營部門提供了巨大經濟潛力。通過區域經濟體,如東南非共同市場、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和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的建立,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自然資源供應以及穩步改善的政治和經濟環境。盡管非洲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從2001年的平均4.3%跌到了2003年的3.2%,但這個被艾滋病毒、貧窮和基礎設施嚴重缺乏所困擾的大陸,在過去10年中一直持續保持平均4%的增長率。
在過去的50年里,中非經濟關系以貿易為其特點,而投資往往以貿易為先導。傳統出口商品的數量,例如紡織品、紗和布料正在逐漸被無線電通訊設備、工業機械、電器和器具所超過。中國則從非洲進口例如果肉、木材、煤、鐵和鋼材等自然資源。自2000年以來,隨著我國的現代化和經濟改革步伐加快,中非經貿關系的基礎發生了變化。除了貿易和援助之外,非洲更看好中國的投資。而中國如果要保持國家發展和穩定所需要的增長,必須要開拓新的市場并確保原材料的供應。
從2000年以來,中國海外投資共計123億美元,其中有12億美元直接投向非洲。中國投資商已在49個不同的非洲國家建立了820多個公司(其中至少有200家是私營公司),覆蓋的領域有貿易、加工工業、自然資源開發、交通和農業等。
中非貿易和投資水平
大大低于未來潛力
雖然非洲國家為中國發展提供巨大的經濟潛力,但是中非貿易中仍然面臨著挑戰。
第一、貿易和投資水平仍大大低于其未來的潛力。出于安全的考慮,中國在非洲的貿易伙伴很少,投資集中在例如南非、肯尼亞、尼日利亞、贊比亞、坦桑尼亞、馬里和蘇丹等國。中國的總貿易額從1980年的381億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6207億美元。然而,中非貿易仍然很低,在1980年代平均每年10億美元,1990年代平均每年36億美元。在2000年,主要由于從安哥拉和蘇丹進口石油,貿易水平增長很快。在2003年前9個月,中非貿易額就趕上了2002年123.9億美元的水平,達到133.9億美元。然而,中非貿易仍然只占中國總貿易額的2%到3%。
第二、進入非洲的重要部門,例如制造、高科技、采礦、基礎設施和重工業的私營部門仍然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分布很散。吸引投資的是傳統輕工業、紡織、生活消費品等領域。
第三、雖然中非論壇代表著對中非關系的政治支持,但卻沒有類似的經濟支持機構為這些公司提供支助,以幫助它們進入多變和充滿挑戰的市場。像許多雙邊貿易委員會一樣,目前,已經成立了11家貿易促進辦事處。
第四、中國公司尋求多層次的支持,從宏觀和微觀的經濟信息,到處理與當地政府和商人的關系的可靠方法,從貿易考察,到發現國際合作項目和伙伴。
第五、中國私營公司在申請銀行貸款方面比它們在其他發展中經濟體的對手有更多的限制,在尋求高風險的貸款投資時更是如此。這是進一步向海外擴張的主要障礙。由于私營公司一般都新建不久且在結構上相對不正式,導致產生銀行不愿意承受的固有信息和風險問題。銀行缺乏評估借款人信貸價值和評估信用歷史的可靠來源的能力和現代化系統。
為應對這些挑戰,中國政府已建立了一個非洲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協調小組來簡化和加強中非國家間技術和經濟合作的內部協調。商務部作為多邊援助項目包括南南合作的聯絡中心。南南合作的全國協作機構正在建立過程之中,這將協調南南合作的政策和問題,以及從政府各機構動員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支持。(記者 孫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