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路虎
過去二十年來,作為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重要因素之一的全球勞動力市場迅速擴大,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的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給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60億人融入全球市場
過去二十年,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的改組。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歐社會主義集團垮臺后重新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實行了深入的市場經濟改革措施,并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印度實施經濟解放的政策,推出了雄心勃勃的擴大經濟規模的方案。這些大經濟體的變化給全球經濟帶來的一個深遠影響就是全球勞動力市場的擴大。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理查德·弗里曼指出,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全球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都出現了重要的變化。他說:“過去二十年來發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變化就是全球勞動力規模擴大了一倍。這是我所掌握的重大事實,它對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以及全球勞動力市場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85年,參與全球經濟市場的南北美洲、西歐、日本、東亞四小龍以及亞洲和非洲部分國家的總人口約為25億;但是到2000年,除了古巴和朝鮮之外,世界60億人口幾乎全部被融入全球資本生產市場。”
中印經濟崛起改變全球格局
弗里曼教授指出,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崛起深刻改變了全球經濟格局,也改變了全球勞動力市場的數量和質量。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享有廉價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從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程度不斷加深,中國龐大的勞動力大軍正在源源不斷地進入全球勞動力市場。
新興工業國勞動力質量迅速提高
發達國家常常帶著輕蔑的口氣談論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質量,認為中國和印度等國家的勞動力成本低廉,教育水平低,大都屬于勞動密集型、非技術類型的工人。但是兼任美國全國經濟調研局勞工研究部主任的弗里曼教授提醒人們,新興的發展中工業國家的教育正在和經濟一樣高速發展,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勞動力構成和質量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
他說:“2000年,世界各地有大約一億人在大學注冊,其中美國占15%,而新加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國家占38%。2003年,中國有70萬理工科畢業生拿到學士學位,美國同年畢業的理工科學士卻只有6萬人。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中國只需要3年的時間就能產生美國全部的理工科學士人才。”
弗里曼教授指出,盡管美中大學的教育質量和水平還存在差別,但是中國和其它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整體質量的迅速提高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美國勞動力市場承受壓力
弗里曼教授說,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勞動力質量的提高和數量的增長是過去二十年全球經濟取得的一個偉大成就,這種現像有力地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但是他提醒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經濟決策部門注意這樣一個日益明顯的事實,那就是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總體技術水平和質量的提高將給美國國內的勞動力市場和就業造成壓力。
這位經濟學家在研討會上表示,前幾年美國在世界各地吸收技術移民,近些年美國出現越來越多的業務外包,把工作遷往海外,這些都說明外國勞動力對美國形成了越來越強大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美國高科技產品進出口的變化也反映了新興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技術水平以及整體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的事實。統計數字顯示,過去二十年來,美國高科技產品占世界市場的份額越來越小。1980年,美國高科技產品出口遠遠大于進口;而到2001年,美國高科技產品的進出口貿易竟出現了赤字;與此同時,中國的教育、科技以及發展等各項指數都在大幅度上升。
南北經濟合作模式過時
弗里曼說:“我們看到現代科技正在向一個曾經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擴散。印度雖然速度慢一些,但是也在進步,這種狀況意味著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曾經擁有的科技優勢正在喪失。以往的那種南北經濟合作模式,也就是我們動腦筋、你們出體力的經貿模式正在過時。”
弗里曼教授指出,全球勞動力市場出現的變化反映了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強大整合推動作用,是全球經濟的一個偉大成就。但是他提醒人們,發展中國家勞動力整體水平的提高有可能使發達國家在經貿方面享有的傳統優勢面臨危脅。他敦促發達國家的經濟決策部門及早做好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