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來中國投資 總裁為何先見國家領導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5日 18:17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何磊 本報北京11月14日電 接見跨國公司總裁,已經成為近年來中國國家領導人的一項經常性活動。他們既然是來華投資,為什么不直接找市場,而是找起了國家領導人?
昨天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舉辦的“三長論壇”上,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張笑宇秘書長給出了答案:到信用缺失的中國投資前,他們希望從政府領導人那里得到承諾。 信用,成了由市長、行長、董事長們組成的“三長論壇”的熱點話題。建行河南分行副行長石永栓說,銀行本來是靠存貸利差賺錢的,可一方面是企業(yè)需要大量資金卻貸不到款,另一方面,銀行有6萬多億元不敢貸出去。銀行惜貸,主要是因為信用體系缺失——這是論壇上許多人給出的答案。 做外貿生意的三和貿易公司的老總李云龍,最不愿意聽到“你們中國人不講信用”幾個字,但他卻不得不經常忍受著這種屈辱。因為,他的許多同行的確不講信用。 今年5月,李云龍與天津一個生意伙伴共同發(fā)了一船6萬噸的焦炭到美國。30天后,美國客戶發(fā)來拒收貨物的傳真,原因是:這批貨大部分品質不達標。調查后發(fā)現(xiàn),是天津那家生意伙伴給這批貨摻了假。美方向他們索賠違約金,要求李云龍賠付40萬美元,天津那家公司賠200萬美元。 天津那家公司“消失”了,這在中國的外貿公司是常有的事。李云龍向美方客戶提出,他愿意按要求賠付40萬美元。讓他沒想到的是,美方客戶將索賠額削減為15萬美元,并向李云龍追加2005年150萬噸的訂單。 “在信用稀缺的情況下,誰先講信用,誰肯定會早得好處。”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說。 論壇上,許多人指出,最可怕的是政府失信。牛根生說,中國社會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等幾次大的政治運動后,政府信用受到質疑,并由此引發(fā)全社會的不誠信。 許多跨國公司負責人告訴張笑宇,他們來中國投資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優(yōu)惠,只要平等交易。事實上,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競相給跨國公司拋出各種優(yōu)惠政策,如零地價、三年免稅收等等。這讓來華投資的跨國公司很不踏實:你們的政策是多變的,今天能給我這些優(yōu)惠,明天就可能找機會給我穿小鞋。 張笑宇說,許多跨國公司來華投資時,都會找上一級政府及職位最高的領導人,要他們對有關政策先作出承諾。這樣一級一級往上找,直至找到國務院總理。而在信用體系健全的國家,跨國公司很少要求會見政府領導人。他認為,建設中國的信用體系必須先從政府做起。 全國整規(guī)辦秘書長向欣帶來一個信息:信用體系已經被國家作為基礎性工程開始建設。目前,她所在的部門正會同國家發(fā)改委、央行等單位,共同研究并制訂相應的規(guī)范和政策。 在向欣勾畫的藍圖中,未來中國的信用體系是個“社會聯(lián)防”:一個人到建行貸款不還,就別想再得到工行的貸款;一個人在海南行過騙,就別想再跑到北京來騙;如果一個公司的信用記錄是A,肯定會有很多的合作伙伴愿意與它合作,但如果這個記錄是C,可能就沒多少生意可做了。 那么,誰來給每個公司的信用評級呢?向欣介紹,在發(fā)達國家,有專門從事信用行業(yè)的公司,他們在嚴格的政策監(jiān)管下,為每個公司做信用評價。國際上最有名的信用公司如標準普爾、鄧百氏等,他們顧客盈門,利潤豐厚。而中國的10家左右的信用公司,則是門可羅雀,生意清淡,他們主要是為一些國外的客戶服務。 張笑宇說,目前到海外投資的6300多家中國企業(yè),已經開始為信用等級問題頭疼。他們大多數(shù)由于信用等級過低或根本沒有信用等級,只能選擇一些小買賣來做。“等中國社會需要信用、講信用的時候,中國從事信用工作的公司就會火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