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生 單小亮
本報北京11月14日電
今天,熊德明對筆者說,她和丈夫已向“聘用”他們的美心集團交上了辭職書,15日就要回老家了。
最近,在中央電視臺“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頒獎晚會上,她作為一億多農民工代表為獲得“農民工滿意獎”的無錫市頒了獎。晚會結束后的當天,穿著白布鞋的熊德明向筆者透露了想回家養豬的想法。她說,“這些(評選活動)離我太遠了”。
她告訴筆者,她不喜歡這種施舍的“城里”生活。她已在重慶云陽老家找好了地皮,準備回家借錢修建養豬場。
曾因一句大實話引發一場“討薪風暴”、而后又被迫進城打工的重慶云陽農婦熊德明,在她成名后的一年里,至少接待了1000多位前來求助討薪的農民工朋友。
“每次看到這些人苦苦地求我時,我很想哭。”她說,自己偷偷哭過好多次。當面對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工們時,她都會鼓勵他們要堅強,要相信政府。“看到他們失望可憐的樣子,我只能告訴他們一些采訪過我的媒體的電話,希望能幫他們解決一點問題”。
一年里,有1000多農民工兄弟找我這個煮飯喂豬的幫忙
去年10月24日,溫家寶總理在看望重慶三峽庫區偏僻小山村———重慶市云陽縣龍泉村村民時,熊德明以一句大實話向總理反映了她愛人在城里打工被拖欠工資的問題。當天夜里她和丈夫就拿到了被拖欠一年多的2240元務工工資。
這之后,全國范圍內,有了一場為農民工討工資的“討薪風暴”。熊德明也一度成了民工討薪的代名詞,還當選了去年CCTV“感動中國”年度十大人物。
熊德明的“出名”也給她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據熊德明的兒子透露,他母親經常為此難過,因為他們家也不能為這些農民工們做些什么。今年3月,有12個來自陜西等地的民工來了,熊德明在家里安排了他們食宿,聽他們傾訴自己討工錢的艱辛和憤怒。
“但是我也沒辦法,其實我只是一個煮飯喂豬的,沒得能力幫他們。”熊德明說出了自己的無奈與尷尬。
她也曾為了他們到縣政府“鬧過事”,但都無濟于事。
熊德明進城“上班”的日子,心里也不好受
在很多人眼里,熊德明是幸運的,至少她能在見到總理后的當天晚上拿到丈夫被拖欠一年多的工資。她的“成名”也很快為她帶來了好運,今年3月,重慶美心集團請她到公司里上班。
熊德明想了好長時間,最后,她還是決定去了,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每天上門找她幫忙討薪的人實在太多,而她又幫不上忙,感覺過意不去;二是由于出名后,與周圍鄰居產生了一些矛盾,讓她十分煩惱。
她想暫時逃避一段時間。公司也決定給她每月1000塊錢的工資,職務是“稽核”,屬于管理人員,同時也把她丈夫、兒子安排在廠里工作。然而全廠幾十名“稽核”人員中,大多有中專以上文憑,只有初中文化的她,每天都在頂著巨大壓力上班。
據熊德明的兒子透露,公司還為他母親“專門”請一些新聞媒體過去,報道他們聘請熊德明的事跡。這在他看來,無非是利用她母親的“名氣”做廣告,完全是為了商業利益。他也為此感到巨大的壓力,覺得自己和家人在被利用,這讓他感到很為難,也很尷尬。
熊德明自己也很理解兒子的想法,她也覺得公司看中的只是她的“出名”,不是別的。
她產生了辭職的念頭,特別是當上次來北京,別人問起她去年許下的“回家養豬,過農民生活”的愿望時,她更是強烈地感覺到自己面臨的現實壓力:是回家養豬,還是留下打工?
今天,她告訴筆者,她這次想多養一些豬,大概兩三百頭,不過資金還不夠,她想向政府請求貸款幫助。
當筆者問及貸款的希望有多大時,她不再說話了。
這不是熊德明的尷尬,而是我們政府的尷尬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薛瀾聽到熊德明過去一年的經歷時,感到很震驚,也很同情。
有人說,這一切都是熊德明遭遇的尷尬。原因是,一方面想幫助別人但又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受人“聘請”而又決然辭職回家養豬。但在薛瀾教授看來,“這根本就不是熊德明的尷尬,而是我們政府的尷尬。”
他指出,自去年底一陣“討薪風暴”后,廣大農民工所處環境有所改善。但現在,新的一年年底又要來了,去年的拖欠問題今年還會出現嗎?
“說到底,這是政府的失職。”他說,本該政府部門管的事,卻讓一個農村婦女承受著這么大的壓力,這絕對是很不合理的,甚至是具有諷刺意味的。
他說,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首先應該找的是政府主管部門,但事實上,很多地方政府根本沒有把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放在心上,沒有把追討農民工“血汗錢”工作落到實處。
據建設部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22日,全國2003年內拖欠的農民工工資基本解決,但2003年以前拖欠的171億元尚有25億元沒有償還,有4個省區償付比例甚至不到60%。
薛瀾認為,熊德明的“尷尬”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政府應當立即擔負起農民工權益保障的責任,明確各地方政府部門的職責,如發現問題,立即嚴懲不貸。他說,當務之急是要從上到下成立一支專門的、行之有效的監管小組,同時要加強立法,把農民工工資問題規范化、制度化,從根本上切斷拖欠農民工“血汗錢”的不法行為,切實保障農民工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