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本逐利中國水電 投資沖動中隱藏利益分配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1日 19:58 瞭望東方周刊 | ||||||||||||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陳磊、實習記者趙謙/北京報道 國際水電資本進軍中國市場的背后,往往是一個利益再分配的過程,此中移民、環境的因素有可能被忽略 字銀勝,這位頭戴氈帽、來自云南省云縣漫灣鎮爛泥塘組的農民,2004年10月27日上
10月27日是研討會的第一天。字銀勝等移民代表在會議之前已提交了保護移民權益的論文,但是除了獲準旁聽外,他們沒有被允許在會議上宣讀論文或者發言。 于是他們只能利用會議的間隙向感興趣的人們表述自己的觀點。 與會的更多人士是來自國際水利投資集團和國際金融機構的代表,國內政府部門以及一些大型電力企業的專家也來到了現場。 經過兩天半的討論,與會各方通過了《水電與可持續發展北京宣言》。 此次會議透露的另一個重要信息是:國際資本重心移向中國水電開發市場。 水電站開發的兩面 在北京召開的這個水電研討會吸引了包括來自法國、瑞士、西班牙的眾多水電公司和一些外國投資銀行。 “外國資本和水電公司將大量進入中國參與開發的態勢十分明顯。”世界銀行能源與水資源局局長杰穆.賽伊爾對《瞭望東方周刊》說,“如果利用合理的話,水電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將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和保障能源在地區安全供應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另一些人則對水電站在造福人類時產生的副作用提出了警告。 “早在10年前,德國就對興建大型水利設施進行過爭論和論證,德國環保部長尤爾根.特里庭認為,一些大型水壩有害環境。”國內NGO組織“綠家園志愿者”的發起人汪永晨女士說。 大型水電工程量龐大,對選址有特殊要求,建站成本昂貴,建設周期漫長,移民人數多,這些都是不利因素。 字銀勝等移民原來肥沃的壩田被水淹沒后,只能“后靠移民”(向海拔較高的山區搬遷),土地貧瘠且容易滑坡;現在他們連口糧都要花錢去買。 “電站建設時對移民的承諾,為什么沒有切實兌現呢?”這是字銀勝發出的疑問。 中國大壩委員會的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陸佑楣說,開發水電資源、修建水壩確實對周邊環境和河流有一定的影響,但在目前條件下,為取得同樣數量的電能而開發的各種電源形式中,水電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還是小的。 他說,中國對水電項目前期的決策論證工作一直都很重視,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更為慎重。一般的水電站都有近10年的前期工作,如三峽工程的論證決策經歷了70余年。中國水電項目的決策盡管有過一些失誤,但絕大部分水電項目的決策都是正確的,而且這些已建成投產的水電站在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中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發達國家市場遇阻與資本轉向 水電發展的一種趨勢是:大型水電設施在亞洲發展最快,而在北美地區近些年來基本沒有發展,進入21世紀后還有下降的趨勢。 杰穆.賽伊爾對此的解釋是:這些國家的水電開發率已經達到70%,再開發需要的成本投入太大。這也是國際水電資本將眼光聚集亞洲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此,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的高級工程師鐘勇也表示了相似的觀點:“北美水電的開發率有的達到了80%-90%,因此不可能有大幅增長。而中國目前水電開發率僅有20%多,還有很大的空間。” “綠家園志愿者”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項目執行官則認為,除了已沒有更多可開發空間外,發達國家在半個世紀的水電建設過程中遭遇的高成本和巨大環境壓力,也是使其步伐減緩的重要原因。 “國際河網”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中國顧問、來自香港大學的李育成也談到目前在北美地區新建水電站的難度:“北美公眾有非常強烈的環保意識,因此承建水電站的私人公司在拿到政府的許可證之前必須與當地民眾有一個良好的溝通,然后才能獲批項目。” “在美國,如果私人公司首先向州聯邦政府申請建設水利發電站的牌照,還必須通過當地議會的協商與審批。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持續一到兩年。”李育成說。 這些都加大了國外建設水電工程的前期成本。“目前中國政府創造了相當寬松的水利開發環境,這當然會吸引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國外資本和公司對中國這個極有潛力的市場進行投資。”李育成解釋道。 國際水電資本渴望淘金中國 “外國資本試圖大量進入中國水電開發”這一現象也得到了世界銀行方面的證實。 杰穆.賽伊爾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近年世界銀行在東亞太平洋地區水電領域的活動包括通過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提供信貸支持,或通過世行多邊投資擔保署擔保,來吸引更多的私營國際資本加入。 他認為,國際領域公共和私人資本的合作是水電發展的關鍵。 據鐘勇工程師介紹,世界銀行不僅向中國水電工程提供資金支持,還把國際上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介紹到中國。 李育成提供的資料顯示,參與進軍中國水電建設過程的國外公司包括瑞士的ABB(曾經于1999年參與三峽大壩到上海的高壓電力變壓站工程),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和美國通用公司。 李育成說:“中國水電投資市場很大,并不只是國際水電公司對這里感興趣,外國投資銀行也對這個市場充滿了憧憬,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 長期從事電力投資咨詢的美國松林集團董事、總經理李曉林2003年9月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表示:“有些外商在中國電力市場上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18%,盡管這種情況不是非常普遍,但在能源匱乏的中國,這些外國公司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面對20%的低開發率以及利益驅使的綜合考量,不排除國際水電公司和投資銀行游說地方政府進行更多水利開發以牟取利益的可能。”李育成說。 但中國在能源開發建設上不是只有水力發電這一項可供外國資本選擇,事實上,還有諸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可以開發利用。 “完全沒有必要將中國大大小小的河流都變成發電機,然后再將電輸送到東部去。”李育成說,“風能和太陽能這類新型能源的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購買設備,而且見效也需要較長過程。因此外國資本進入中國后,當然要選擇實現最大利潤的最有效方式:投建大型水電站。” 投資沖動的邏輯 與發現中國的巨大水利市場相比,這些國際資本更幸運的是,他們在中國找到了“同道”──中國的大型電力企業。 在此次“聯合國水電與可持續發展研討會”的協辦單位名單中,國內各大型電力企業都名列其中。在此次會議上通過的宣言雖然也提到了水電開發對環境會有不利影響,但仍然認為通過嚴格的環境影響評估,或使用有效的降低環境影響的管理方案,可以進行水電的可持續開發。 在中國某大水電公司的官方網站上,列舉了其將在長江上游金沙江相繼建設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等4個梯級電站,裝機容量達3850萬千瓦,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而在這一地區修建水電站也是許多環保組織和當地群眾極力反對的。 來自金沙江河谷地區、香格里拉縣金江鎮吾竹村的農民葛全孝,非常擔心水電開發會破壞自己的家園──因為這一地區如果修建水電站,需要移民8萬-10萬人,并且是從相對富庶的河谷地區向海拔較高的山區移民。 “中國的水電工程建設已經培養了一批相當熟練的工程師和工人。水電公司在完成一項工程之后,一般便會考慮開發新的水電站,而這些新的水電站又會涉及環保、移民等問題……而上一個工程與此有關的問題還沒有結束,這已經是一個既成邏輯。”李育成說。 中國水電行業長期累積的雄厚資本其實是有可能投入其他能源的開發的,事實上,中國國電集團公司下屬的龍源公司就正在積極參與風力發電的開發,只是實際情況尚不理想。 比起投資風力發電等成本較高的新型能源,某些國內大型發電企業還是有可能游說國家把發展清潔能源的重點轉到自己最擅長的水電項目中來。 “國家應該更重視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型潔凈能源的開發,以減輕水電開發對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以及對移民利益的損害。”李育成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 但是,陸佑楣認為,水電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目前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的水能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都很高,中國還處于十分不足的階段。 據最近的資料顯示,在未來的5年內,美國國內在建和即將修建的大壩有55座。所以,當前媒體在對待水電開發問題上要走出兩個誤區,一是“大壩惹禍論”,二是“拆壩時代已經到來”,這些完全不是事實,也缺乏科學的依據。 國外資本是否應承擔移民成本 至于對水電移民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李育成認為:“應該加強對水電站等大型水電設施的監管,特別是對移民安置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貪污腐敗進行嚴厲查處。” 而目前中國的某些水電企業在移民過程中更多考慮的還是經濟成本,很少考慮到文化成本,以及移民后一代甚至后幾代的生存問題。 “即便是在加納這樣一個幾乎在地圖上找不到的小國,這次在研討會上介紹他們修建水壩的經驗時也提到,當地政府花了一年的時間和居民溝通,討價還價,直到達成共識。”汪永晨女士說。 “國外資本進入中國時,是否可以考慮應以不予貸款來限制當地政府的權力,以保證移民款項都能夠落實到移民頭上?”李育成認為,外國機構其實是有能力承擔自己在劃分利益時產生的相應責任的。 從事中國水電開發的企業 國內水電企業目前在中國從事水電項目的有:水電開發企業,如原國家電力公司分離出來的五大電力集團公司(華能集團、國電集團、華電集團、大唐集團、中電投),獨立的發電企業,如中國三峽總公司、二灘水電開發公司、清江水電開發公司等,各省也有不少水電開發公司,這些是水電投資的主體(項目法人);水電工程的設計單位,如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公司及其下屬的8個設計院(公司),還有各省水利系統的設計院,水利部下屬的長江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委員會等,都有獨立的設計院;水電工程的施工承包單位,如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及其下屬的15個工程局(公司),葛洲壩水利水電集團公司,還有一些水電施工企業的聯營公司等等。從事水電項目的還有一些科研單位、工程咨詢公司等。中國有眾多從事水電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機構和公司,估計從業人員總數在50萬左右。 外國公司和機構在中國直接從事水電開發的基本上沒有。據了解,只有少數的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或出口信貸的水電項目,通過國際招標進入中國承包工程的曾有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的企業,水電設備制造商有法國的ALSTOM、加拿大的GE、瑞士的ABB、德國的SIMENSE等。它們參與的中國水電項目有福建水口電站、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