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求解產業配套能力難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8日 15:30 《中國經濟周刊》 | |||||||||
★文/鄭重 目前,山東省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單位數為13778戶,擁有資產9213.55億元,占全省總資產的比重為72.8%。無疑,“制造大省”不是徒有虛名。但大而不強一直讓山東人有些尷尬。主抓工業的王仁元副省長舉了個例子:“海信在山東生產手機比在廣東生產成本每部高出20元,原因在于廣東的產業聚集度比較高、配套能力強。”
尷尬 配套產業搞不好,山東實現制造業強省似乎是水中望月。 山東半島有臨近日韓的獨特的區位優勢。但客觀地講,這種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且來自其他省市的競爭日趨激烈。在環渤海經濟圈內,天津引進的日資占日本對華總投資的70%,而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對日經貿活躍程度從來沒有輸給山東。 不久前,青島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隋映輝研究員針對青島市的制造業產業配套問題進行了一項專題研究,結果表明,青島市作為山東的經濟龍頭,它的“產業聚集度、產品配套率明顯偏低,最有優勢的家電產業本地配套率不到20%,一些產品,如電視的配套率僅占25%左右。計算機、手機等配套率不到10%。不僅對城市依存度低,而且難以有效地降低龍頭企業的制造成本,影響了產品的競爭力。” 即使青島市的一些知名大型企業的零部件本地配套情況也不容樂觀。從配套情況看,除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的結構件以外,核心部件和電子元器件大部分依靠進口或從南方購進,尤其是電子元器件,本地配套率不足5%。以海信電視為例,目前其元器件供應商本地僅有5家,占整個供應商的3.5%,且生產的基本上是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低的元器件。 產業聚集度和產品配套能力弱已經直接影響著青島的工業效益和可持續發展。隋映輝說:“產業集群和零部件產業發展滯后,使園區缺乏產業配套和產業鏈條的銜接,造成工業用地產出率偏低。青島平均每平方公里產出為5.14億元,而上海為29.3億元,世界發達國家為40億-50億元,差距很大。另外,也導致了青島市的企業生產成本較高,競爭力下降。” 圖謀 “為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強省,山東省經貿委正在醞釀制定建設制造業強省發展綱要。”山東省經貿委主任李書紳說。 這個綱要的目標是,到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完成工業增加值由2003年的3711億元增加到10000億元,占全省工業的比重由2003年的79%提高到90%以上;高新技術產值提高到35%;外資占制造業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制造業出口創匯達到1200億美元。 李書紳透露,圍繞這一目標,山東規劃提出“1167”戰略,形成一個基地,即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以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為主體,承接日韓、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國際資本和產業轉移,使之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之一;發展一條“隆起帶”,以山東半島城市群為載體,充分發揮膠濟鐵路的作用,建設膠東半島制造業隆起帶。 上世紀末以來,大批日韓企業向中國轉移,2002年后則呈加速之勢。調查資料顯示,日本有一半左右的企業計劃在未來3年內向海外轉移生產線,其中70%以上看好中國;韓國30多萬家中小制造企業中,已有6000多家轉移到中國。 這一連串的數字似乎都在支持著“世界制造中心”夢想的實現。在山東省政府高層看來,膠東半島已經具備高起點加快發展的條件,如果抓住機遇,發揮好自身優勢,就會走出一條有別于一般傳統發展的路子,實現超常規的跨越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