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蘇群 海口報道】
制度創新、體制改革、公共服務的差距是各地企業發展與競爭環境差別的主要根源
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日前在中國改革國際論壇上作題為《政府行為、公共服務與經濟競爭力》的專題演講,在談到城市競爭力的時候,他強調:隨著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現
在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或經濟競爭力的差距,越來越根源于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務的提供方面。也就是說制度創新、體制改革、公共服務的差距,是各地區企業發展與競爭環境差別的主要根源所在。
他認為,對于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來說,和國家競爭力一樣,其最終體現在企業競爭力和人力競爭力上。所以,城市競爭力的基礎是制度環境,而城市之間的競爭,核心問題是各地制度環境的競爭。城市化進程本身是為了使企業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但是一個錯誤的城市化發展戰略,卻可能降低一個地區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而不是提高它們的競爭力。
現在有的地方在發展城市化的過程中卻搞了大量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大大加重了企業的商務成本,使得企業的競爭力下降而不是提高。另一方面,城市化的本質是農民進城。農民是低收入群體,城市化問題是為窮人建城市的問題,我們應更多考慮這一部分群體吃得起飯,住得起房。但有的地方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卻沒有考慮到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費用問題,生活成本很高,結果人們都不愿到這些城市來打工,或者導致企業的工資成本提高,不愿到這些地方來辦廠。這些都是在降低一個地區或一個城市的競爭力。
他說,現在許多地方、許多學者和政府機構,一談到城市競爭力,往往談的就是這個城市有多少產值、多少企業、多少投資、多少名牌、多少人材、多少院校,等等。這些東西是不是衡量一個城市競爭力的指標呢?不能說不是。但它們都是“結果”性的表征,是城市競爭力所產生的結果的表現,而不是競爭力本身。
城市真正的競爭力是一個城市本身的“硬件”和“軟件”的質量與成本,是那個通常所說的“投資環境”和“人才發展環境”、就業生活成本、商務成本一類的東西,是這些東西決定了一個地方有競爭力還是沒有競爭力,對資本和人才有沒有“吸引力”,有了這個“吸引力”,各種好的生產要素就會到你這里來,企業會到你這個城市的“地盤”里面來運作,創造價值、創造品牌,人才和勞動力就會到你這里來工作,于是你的“結果性的指標”就會比別的地方高。(5E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