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yè)們的末日(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4日 18:58 贏周刊 | |||||||||
別無選擇的選擇 面對工人緊缺,企業(yè)都似乎別無選擇。小的廠子關門大吉,大一點廠子便只有把訂單發(fā)給下面更小的廠做!鞍牙麧欁尦鰜,讓別人賺錢!北緛砭褪且揽考庸碣嶅X的丘老板
在東莞大朗鎮(zhèn),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從事著毛織生產。2001年的時候,全鎮(zhèn)已經擁有1000多家毛織生產企業(yè)和200多臺世界上最為先進的電腦編織生產設備;而到了去年,全鎮(zhèn)的毛織生產企業(yè)翻了一倍,共2000多家,從業(yè)人員達10萬人,年產各類毛織產品達到億件(套),擁有各種紡機上萬臺和先進電腦織機800臺(套)。毛紡織業(yè)的發(fā)展帶動了當地的經濟,葉小姐不禁回憶起以前的好時光。5年前,丈夫把自家的房子租給別人的小廠做廠房,眼看著別人一天一天富起來,決定收回房子自己來做。經營最好的時候每個月廠子的凈利潤都有五六千元,這對于投資不多基本就等于坐著收錢的紡織小廠來說是很可觀的一筆生意。而現在每個月能有兩三千的收入已經是很不錯了,但如果廠房是租回來的,租金就已經2000多,所以就等于沒錢賺。如果到了淡季夏季,生意就更差了,每天40元一個人的產值都保證不了,基本上都是老板貼錢。這時候老板們不做也得做,因為你不做,那些工人都跑掉了,不會留在廠里。 勞動力問題緊扼生死咽喉 其實,嚴格來說,葉小姐其父親和丈夫的毛紡織廠還是家庭作坊。從1979年一個香港老板在大朗鎮(zhèn)建起了第一個羊毛衫廠開始,祖輩靠田吃飯的大朗農民從給香港老板打工到自己做毛織家庭作坊再到建廠,大朗的毛紡織產業(yè)的形成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但顯然其產業(yè)的發(fā)展是緩慢的。在今天的大朗,家庭作坊式的小廠多如牛毛隨處可見。10年來,葉小姐娘家廠子的機器不過是從20臺發(fā)展到二十幾臺,并且一直都在進行簡單的加工生產。 越來越多的小廠在重復著低水平的加工競爭,大朗的小老板們的日子已經不再好過了。在面對新的競爭環(huán)境包括勞動力成本提升的時候,這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廠的命運就可想而知。對于葉小姐父親來講,曾經想過擴大規(guī)模的想法在今天已經很難實現了,因為就算買了機器回來也沒有人做。從前10臺機器基本上都有八九個人在做,而今卻只有5個人了。 問題已經越來越嚴重,大朗的中型紡織廠也不好過。丘老板說,像毛紡織加工這種勞動密集型的廠子的利潤很薄,它的廠子只有5%的利潤,提高工資已經很難。而通過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成本再提高工資的做法讓丘老板簡直沒辦法想象。他甚至認為,勞動密集型的工廠本身就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很難依靠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效益,只能夠是提高自己的硬件,比如生產環(huán)境。“在同等的工資水平上,工人更愿意到小廠,因為更自由,在大廠,還有要管理和紀律約束的! 最近,廣東省農調隊就“民工荒”問題重點調查了12家企業(yè),基本上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yè),涉及行業(yè)為制鞋、制衣、塑料和電子行業(yè),這些企業(yè)民工缺口占招工計劃的36.6%,占員工總數的14.3%。 同時,據勞動管理部門反映,在各種類型的企業(yè)中,比較大型的民營企業(yè),歐洲、美國、日本和韓國出資的企業(yè)并不缺工人;而部分臺資和港資企業(yè)、勞動密集型企業(yè)和中小型企業(yè),出現了招工不足的情況。 對于葉小姐和丘老板來講,目前,勞動力緊缺已經成為扼住喉嚨、關乎生死的問題。同時,葉小姐也不得不承認來自浙江的毛紡織產品的質量已經遠遠地勝于大朗,而大朗的企業(yè)只求快和多。 這一切無不說明,勞動力緊缺不過是當地企業(yè)面臨生存問題的一個導火索,又或者只是一個表象。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