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行業專題--農業 > 正文
 

國合會建議農業構建發展新框架 轉換增長途徑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4日 06:55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王寧

  “處理好農村的環境與發展問題,需要一個新型的、更加綜合的途徑。生態系統服務、環境影響、資源短缺、生物多樣性保護等一系列問題應當引起全國范圍的關注。”日前,
主題為“中國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第三屆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加拿大國際發展署署長、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外方執行副主席齊博,代表委員會向溫家寶總理提出了有關促進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

  中國應構建農村發展新框架

  在該委員會起草的《2004年會政策建議草案》中,國合會建議中國政府構建新時期農村發展的新框架,轉變政府的角色,增加對中國農村勞動力、土地和水的投資,并盡快確定農村環境保護的優先次序。

  國合會提到,中國最充裕的農村資源是勞動力,應當通過教育、保健和其他投資,實現人力資本的增值,使其成為推動農村發展的不竭動力。中國的公共農業科研投資應當從目前不足農業生產總值的0.3%提高到l%。同時,應當考慮設立農業科研專項基金,用于鼓勵創新的農業科學研究。在改革的進程中,發展并推廣節水技術十分重要。政府還應當在農業系統綜合管理領域做大量工作,比如運用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生產模式等等,推動以自然資源保護與農業生態系統高效利用為目的的水土資源綜合規劃與管理。

  中國在農業領域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非凡成就。但是,中國的成功也付出了嚴重的環境代價。國合會建議用更廣闊的視野協調生態安全與糧食安全。中國應當由關注國家糧食安全轉移到減輕農民與消費者的代價上來,可以通過以下五個步驟加以實施:首先,中國應當將關注重點由食物與糧食安全轉變為口糧安全。其次,為了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收益,國家應當強調長期的生產增長,而不應只談短期的農業補貼。第三,糧食安全的重點應當由國家糧食總量安全轉移到農戶口糧安全。只要不斷促進糧食增產技術的推廣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中國就不會長期存在糧食安全問題。第四,需要出臺一項新政策,以在農業用地與非農用地之間尋求合理的平衡關系。第五,中國應該繼續實施退耕還林政策。

  國合會在《政策建議》中著重提到,截至目前,中國耕地向非耕地的轉變并沒有對糧食安全造成明顯影響。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耕地的轉變速度是比較低的。中國未來的發展要依賴于工業化,將來會有更多農業用地轉換的需求。如果嚴格限制農地的減少,經濟發展的速度就必然受到影響。因此,國家有必要進行理性的長期土地利用規劃。政府應當建立土地利用決策的公開透明的途徑。近期糧價的上漲,并不會對整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構成威脅,不能以此為緣由指責中國的退耕還林政策。“盡管有很多原因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退耕還林政策的未來,但它并不能以糧食安全為緣由遭到停止。”

  以綠色貿易行動計劃緩解環境壓力

  最后,國合會建議利用WTO成員資格,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到國民經濟與國際貿易之中。中國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通過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從資源富余的國家進口自然資源,這將緩解目前在中國農村和工業化過程中的環境壓力。這需要在國民經濟建設實踐中采取新的措施,比如可持續的生產與消費方式以及對外貿易等等。國合會建議中國制定一個綠色貿易行動計劃,以促進資源與能源密集型物品的進口,增加勞動力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產品與服務的出口。應當修改對外貿易法,以反映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并保障綠色貿易的貫徹實施。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也在此次會議上指出,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制約農村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有將近70%的人口在農村,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沒有農村環境改善,農民的小康也就失去了意義。他指出,對于中國等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是:保持農業生產率穩定增長的同時,提高食物生產和保障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安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貧困落后狀況;合理和永續利用土地、水、生物等自然資源,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這些任務對中國來說更為緊迫和艱巨,需要協調糧食安全與環境安全的關系,協調農業增產與農業污染防治的關系,協調農民收入增加與農業環保投入增加的關系。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發展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美國總統大選
2004珠海國際航空展
拉登最新錄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嚴重
央行9年來首次加息
高峰親子鑒定風波
中國足球改革風暴
萬張精彩家裝美圖欣賞
購房裝修答疑集錦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