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路徑之四:加強區域合作(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2日 14:48 經濟日報 | |
構建“南沈北哈”軸心經濟帶 時間顯然不能消耗在“誰是龍頭”的無謂爭論中。不管相互之間服不服氣,事實是,環顧東三省,顯然還沒出現一個像香港、上海、北京一樣的重量級,對區域有絕對拉動力的經濟文化重鎮。于是,能否區別于長三角那種單龍頭拉動模式,實施強強聯合,打造軸心,然后縱向滾動,帶活全局?“南沈北哈”軸心經濟帶,由此一躍成為東北區域經濟整合的熱門話題。 經濟學界提出,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集中了東北地區裝備制造業的主要設備、科技力量和人才資源。其資產總量、市場前景、核心地位在東北無人能出其右。因此抓緊構建“南沈北哈”軸心經濟帶,無論從區域經濟結構調整上,還是資源互補上及拉動“大東北”作用上,對振興東北經濟都是最好的方案。 專家分析,目前東北地區經濟結構,布局呈“頭重腳輕”狀態。以沈陽、大連為核心的南部城市群,面臨產業結構重復,搶奪資源和發展空間受限制等嚴峻考驗。而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周邊城市,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可產業相對單一,缺少項目。同時兩個核心城市經濟區有很強的互補性。沈陽的很多企業可為哈爾濱“三大動力”配套,“三大動力”則對大連的造船業又潛在巨大的互補空間;哈爾濱的焊接、機器人制造、電子信息產業也與沈陽裝備制造業密不可分,兩地大型裝備制造總量占東北地區50%以上,科技人才占東北地區60%以上;而長春的汽車工業對三省的多個產業都具有強大的帶動力。如果說,由于長期受行政區劃限制,經濟結構調整缺乏統籌考慮,制約了東北經濟的協調發展。那么,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戰略,勢在必行地將構建“南沈北哈”軸心經濟帶的重頭戲,推上了前臺。 如何構建“南沈北哈”軸心經濟帶?各地紛紛發出建議。如,實現沈、大、長、哈的有效對接,首先要以對外開放,促進調整改造,將四市裝備制造業的產業項目整合成優勢功能整體,增加吸引力,統一實行對外招商。還有人認為,應嘗試將東北兩大盛會“制博會”、“哈洽會”合為一體,攜手走向國際大舞臺;四城市應在對方互設辦事機構,派專員協調合作。除此還應共同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及貿易互助體系,有效對接就是雙方尋求在多領域的合作……說得再多,也不如行動起來。記者看到,一年來,東北三省四市合作步伐明顯加快。 ——4月29日,長春、大連、哈爾濱、沈陽四城市在長春召開首屆東北四城市市長峰會,亮出“優勢互補、競爭有序、協同合作”的旗幟,強調清除地方保護,建立共同開放的市場;共同打造“中國東北旅游”品牌;共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合力打造信息平臺。 ——6月26日,東北三省人才市場一體化合作框架協議書在長春簽署。自此,東北三省將在就業信息發布、市場交流、人事代理、人才培訓等方面,構筑暢通快捷的東北地區人才交流平臺。 ——8月2日,由長春、大連、哈爾濱、吉林、沈陽5城市會展管理部門共同發起的中國東北中心城市會展聯盟在長春市成立,希望在東北地區建立起品牌化、國際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會展市場體系。 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推動下,物資、人員、信息、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流動,在東北開始暢快起來了。 刊登于2004-10-29 第1版 (本系列報道完)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