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路徑之二:國企改革改制(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02日 14:48 經濟日報 | |
兩年完成歷史性任務 產權改革,改到關鍵就是“人”。 東北仍然是國有經濟比重最高的地區之一。國企改革的難點,人們一句耳熟能詳的話是“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人與錢的矛盾到底有多尖銳?長春市市長祝業精有準確的表述:“人”的問題。長春現有登記失業人員5.7萬人,國企和大集體下崗職工還有18.6萬人,還有10萬左右的國企職工需要轉換身份;“錢”的問題。按照初步匡算,改革長春現有的國有企業,卸掉企業的債務包袱需要59.1億元,解決職工勞動關系補償金需要36.3億元,把國有企業離退休職工進入社保體系每年需要十幾個億,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每年需增加財政支出5.4億元。這些錢不能靠市場,除了企業可以籌集一部分以外,彌補缺口也就是解決改革成本問題,需要政府主導解決,勇敢承擔。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徐傳諶教授,將“企業辦社會、冗員和債務負擔問題”稱為橫亙在國企改制道路上的“三座大山”。“不解決這些問題,國有企業改制改造就難以推進。”在他的研究案例中,一家企業一年社會負擔就8000多萬元,5年來就支出了將近5個億!靠企業自身解決這些問題,是“不可能的任務”。東北過去十幾年國企改革不夠徹底,有些地方還出現改革“翻大餅”現象,就是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也沒有條件解決。如今就不同了,隨著社保體系建設試點從遼寧擴大到東三省,上述問題有了根本的解決途徑,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決策的實施,更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東北國企改革成功的時機終于成熟。 長春市副市長張安順說,長春市內國企改制改革晚一天完成,統計表明,就要多支付包括職工安置費在內的成本60萬元。國有資產流失“冰棍”現象,如此清晰地擺在世人面前。面對如此逼人的形勢,記者發現,沈陽、大連、長春和哈爾濱都已相繼鄭重提出:兩年內完成這一歷史性任務!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