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張建平
中國人民銀行在決定調高存貸款基準利率的同時,進一步放寬了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原則上不再設定上限,并允許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
這一決定得到海內外普遍贊許。據報道,北美地區輿論普遍認為,“這顯示北京正
采取更加市場化的手段調控過熱經濟。”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說,“人民銀行上調利率的決定是非常必要的。”美國第五大銀行富國銀行總經濟師孫圣源說,“中央銀行的這個決定主要是向國際上表示,我們正在朝著市場化的正確方向前進。”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始于上世紀90年代。改革目標是: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控和引導市場利率,使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改革總體思路是: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
1996年6月1日,我國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利率市場化改革進入實質操作階段。到去年5月,我國累計放開、歸并或取消本外幣利率管理種類多達114種。同改革初相比,利率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
1998年至1999年,人民銀行三次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今年1月1日,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進一步擴大,金融機構不再根據企業規模和所有制性質,而是根據企業信譽、風險等確定合理貸款利率,逐步形成了按貸款風險成本差別定價的格局。
當前,宏觀調控取得初步成效。在努力緩解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同時,需更加注重通過改革解決深層次的體制和機制問題。就金融調控而言,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充分發揮利率機制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勢在必行。
隨著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理體制趨于完善,定價能力不斷提高,風險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在此基礎上,不再設定貸款利率上限,賦予金融機構通過風險溢價覆蓋高風險貸款損失的權力,才能進一步提高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和農業貸款的積極性,緩解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農業投入不足、就業壓力比較大等問題。
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總經濟師黃賡說,除了信用社之外,金融機構可以按貸款風險決定貸款利率。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改革,對于中小企業取得貸款和防止地下金融具有重大意義。
亞行中國代表處首席經濟學家湯敏說,放寬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十分重要,讓貸款者和借貸者共同決定利率,實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具有深遠意義。如果不放寬利率浮動區間,對金融改革不利。即使加息,對經濟的影響也會打很多折扣。
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說,金融機構可能一時不會讓“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但是,這一政策有利于完善貨幣政策傳導的微觀機制,有利于發展資本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例,有利于金融機構按資本充足率要求主動負債和自主定價,防范風險,是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步驟。
這次利率市場化改革并不意味著不再對利率實施必要管理。人民銀行新聞發言人表示,金融機構要嚴格執行調整后的基準利率和浮動區間,加強利率風險管理,根據自身經營狀況、資金成本和企業風險程度等合理確定存貸款利率,防止盲目抬高貸款利率,抑制高利貸行為,維護經濟和金融運行的穩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