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洛
沸沸揚揚一年多的央行加息預期終于變為現實。央行決定,從2004年10月2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并放寬人民幣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和允許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此次利率調整無疑是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但貸款下限放開和存款上限放開這兩個利率市場化的難點依然并未觸動。
與以往利率調整對比可見,此次利率調整有以下幾大亮點。
一是調高金融機構貸款利率。這是自2003年出現明顯通脹壓力以來,幾經千呼萬喚才出臺的市場化金融手段。當然從升息幅度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僅僅上調0.27個百分點,因此,其意義更側重于給市場信心和信號。
二是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原則上不再設定上限。這與原先設定上限為1.7倍既有很大變化,又沒有實質性不同。變化在于,央行第一次取消了金融機構的貸款上限,對商業銀行而言,無論是心理上和實際貸款定價上都是一個考驗——怎樣根據市場、客戶來科學定價?說其沒有實質性不同,是因為貸款利率管理的關鍵是下限管理。利率市場化的難點在于貸款的下限放開和存款上限放開。因此,雖然此次利率有了重大調整和進步,但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并未進一步加大。
三是存款利率可以下浮。這意味著人民銀行利率市場化自1998年開始進展以來,遵照“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的原則,已開始著手對存款進行“動刀”。
四是此次利率調控還有一個不為人所注意的關鍵點,就是對城鄉信用社的管理思路發生了改變。按照去年底的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區間政策,一般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上限為1.7倍,而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上限為2倍。這意味著按照風險和收益對等的原則,給予農信社更多的自主定價機制,以體現對農村信用社的扶持和市場意識。而此次利率調整的規定卻是,放開了對一般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上限,但對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仍實行上限管理,只不過由2倍放大到2.3倍。這似乎表明,貸款利率政策的市場化進程還需要和金融機構的現代企業行為意識相配合,農村信用社的現代金融企業的經營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
那么,這次突然啟動的利率調整的動因是什么?
首先是最新的經濟數據尤其是CPI。10月2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9月全國居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5.2%,低于上個月的5.3%,但仍舊在5%的通貨膨脹“警戒線”之上。至此,CPI已連續四個月超過警戒線,通脹壓力依舊存在。
其次,國際原油價格高企對中國CPI的影響不能掉以輕心。原油價格上漲對下游產品的價格傳導作用,正以多種方式顯現。
最后,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方式正面臨著根本性調整。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在快速實現調控目標的同時,也會對經濟運行產生傷害。長時間使用非市場手段對經濟進行干預,不利于企業的微觀運營,更會打擊大規模興起的民間投資。
我們看到,央行的調控思路正在得到決策層的認可,從某種程度講,市場化的管理方式可能成為未來央行調控經濟的主要方式。使用利率手段調整銀行信貸總量,不僅可以起到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地改善信貸結構。
當然,央行在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步伐的同時,下一步應該會加快匯率制度改革。因為這對中央政府改變經濟管理方式,建立市場化的宏觀經濟調控制度具有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