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蘇州10月31日電(記者施蓉 王衛平 李燦)正在此間出席2004中國經濟增長論壇的業內人士認為,國際原油價格動蕩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進入10月后,紐約原油期貨價格在50美元大關居高不下。而今年以來,隨著中國連續三次調高國內成品油價,中國人正在以最直接的方式感受著油價上漲。國家信息中心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如果以現在的價格維持到年底,2004年汽油平均價格將比2003年上漲15.7%,柴油價格上漲12.8%,是近年來漲幅最大的一年。
那么,對于高速運行的中國經濟列車來說,高位動蕩的原油價格到底能有多大“殺傷力”?
據國家統計局的測算,如果一年內每桶原油價格持續上漲10美元,對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約為0.3到0.4個百分點。有關國際機構測算認為,這樣幅度的油價上漲,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影響都只在零點幾個百分點左右。
瑞士銀行集團董事總經理、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安德森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高油價給中國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有限的。實際上,中國三分之二的原油需求可以從本國生產中得到滿足,而不是像日本和韓國那樣完全依賴進口。安德森分析說:“即使國際原油價格飆升到每桶60到70美金,中國國內石油價格也并沒有必要跟進到同樣的水平,因為中國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石油市場價格。”
他同時指出,盡管中國今年以來連續三次調高國內成品油價,但油價漲幅仍然遠遠低于國際原油價格60%的上漲幅度。中國目前的成品油價只相當于歐洲市場的四分之一和新加坡的一半。
由于采用了與國際接軌的定價機制,中國的原油價格由國家改革和發展委員會以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期貨交易市場加權平均價格作為中準價,成品油價格據此不定期進行調整。一般來說,如果這三地的石油平均價格起落幅度超過8%,中國也將隨之調價,但在實際操作上,中國則是根據國內情況作出適當調整。
國家信息中心石油問題專家牛犁分析說:“中國經濟對油價上漲已經具有足夠的承受能力,況且,我們進口的原油不全都是優質油,高價的優質油只占了其中一部分。因此,高油價帶來的后果并不嚴重。”
亞洲開發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對中國如何應對國際油價動蕩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包括密切跟蹤分析國際石油價格走勢,靈活運用現行石油定價機制,防止國際油價暴漲沖擊國內經濟等。
目前,美國、日本和德國的石油儲備分別達到158天、161天和127天,而中國的石油儲備與這些國家還有很大差距。為了保障原油的不間斷供給,平抑國內油價的異常波動,中國正有計劃地建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并已經開始全面展開一期工程。
在和世界融為一體的過程中,中國發現,不僅自己的產品開始依賴國際市場,而且國內的發展也需要借助國外的資源,石油就是其中重要一例。亞洲開發銀行專家指出,中國抑制國際油價風險,對于平衡國際油價和促進國內經濟健康發展,具有雙重戰略意義。(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