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保護期將滿 貿易摩擦高發考驗中國智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8日 09:55 經濟參考報 | |||||||||
本報記者:王小波 編者按:轉眼中國入世將滿3年。屆時,國內大部分產業的保護過渡措施將到期,世貿組織框架內的多邊進程也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此背景下,商務部今天在長沙召開首次全國世貿工作會,顯得尤為引人關注。無疑
那么,今后政府和企業將面臨一個怎樣的發展環境?就此問題,本報從今天起連續推出“告別保護期系列報道”,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 在中國,“三”這個數字往往被賦予特殊的意義。 今年年底,中國入世將滿三年。這個“三年”同樣引人關注,因為以大部分產業“三年”保護期到期為標志,中國入世將進入關鍵過渡期。關鍵過渡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貿易摩擦將呈現出高發的態勢。 如何應對高發的貿易摩擦,將構成對中國政府和企業智慧的嚴峻考驗。 貿易摩擦將呈高發態勢 進口方面,我國入世后的大部分保護和過渡措施將在今年年底到期,進口門檻將進一步降低,國內產業尋求貿易救濟的要求日益強烈。同時,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引發對各類進口商品的大量需求。進口產品的增長,將不可避免地引起不公平貿易現象的增加,破壞正常的競爭秩序;而國內相關產業會因不公平貿易或正常貿易的進口激增遭受損害。因此,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運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競爭秩序、保護國內產業合法權益、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任務將更加繁重。 商務部統計顯示,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應國內產業申請我國共發起了近70起反傾銷調查,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國內產業遇到的壓力。而隨著大部分產業保護期到期,這種壓力會有增無減。 出口方面,我國面臨貿易摩擦高發的態勢已初現端倪,表現在涉案金額上升、領域擴大、國家增多。其中有一般性的原因,如目前世界經濟整體復蘇乏力,世貿組織多邊談判進程陷入僵局,發達國家單邊主義盛行,導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我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部分產品比較優勢趨同、產業結構類似,產品可替代性強,在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的競爭中,出口產品與國外產品的競爭不可避免等。 而在我國三年過渡期滿的特定階段,其具體原因更不容忽視。如明年年初全球取消紡織品配額,發達國家為防止競爭力強大的中國紡織品沖擊本國市場,紛紛采取或正在醞釀采取措施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口。歐盟已在今年6月反傾銷立案調查中國紡織品,涉案金額高達近5億美元,為歐盟迄今對華最大反傾銷案。在相關行業團體的壓力下,美國政府也正在考慮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采取限制措施。 按入世承諾,我國今年年底將放開企業的進出口經營權。此舉對我國部分行業出口經營秩序的影響,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否則,互相壓價、出口經營秩序混亂現象將惡化,極易引起貿易摩擦。 貿易摩擦不可怕 面對貿易摩擦要保持平常心,認識到貿易摩擦的發生是世界經濟運行中的常態,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要感到害怕。 貿易摩擦增多是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世界經濟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不僅發達國家之間有貿易摩擦,發展中國家之間有貿易摩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也有貿易摩擦。從世貿組織的統計看,貿易摩擦大多發生在貿易大國之間。我國作為世界第四大貿易大國,出現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也在所難免。 事實上,無論是1979年我國首度遭遇貿易摩擦——歐共體對中國出口糖精進行反傾銷調查,還是在貿易摩擦頻仍的今天,我國整體經濟尤其是對外貿易一直保持持續、快速的發展。1978年我國對外貿易額只有206億美元,200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已達8512億美元,是1978年的40多倍。而今年前9個月,我國進出口總額就接近去年水平,為8285億美元。 而從國際上看,大部分的貿易摩擦發生在歐、美、日等少數幾個發達經濟體之間。其涉及面之廣、影響之大,比我國更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這也絲毫未影響歐、美、日等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貿易摩擦考驗中國智慧 不過,相比于已將國際貿易規則爛熟于心、貿易摩擦“身經百戰”的世貿組織發達成員,尚是世貿組織年輕成員的中國如何應對貿易摩擦,的的確確是對智慧的一個嚴峻考驗。 貿易摩擦考驗政府智慧。我國在入世談判時,為盡快推動這一戰略進程,在“非市場經濟地位”、“特別保障措施”條款等方面,作出了戰術性讓步。從整體看,這些讓步無疑是值得的、必要的;但從應對貿易摩擦角度看,無疑是“如梗在喉”。由于這些條款只針對中國、使用“門檻”低,世貿組織其他成員很容易對我國采取各種歧視性的貿易救濟措施,導致我國在貿易摩擦中處于相對不利地位。如何盡可能消除其負面影響,為我國企業創造一個公平貿易的環境,是對政府智慧的嚴峻考驗。 貿易摩擦宏觀層面化,是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的我國面臨貿易摩擦的重要特點。以中美貿易摩擦為例,在美國貿易逆差中按美方統計,2003年中國對美貿易逆差高達1240億美元,占美國對外貿易逆差的23.2%,而同期按中方統計,中國對美貿易順差僅為586億美元。從2003年初開始,美國認為對華貿易1000多億美元的逆差導致美國一些企業倒閉,失業人口增加,并以美中貿易收支不平衡為由要求人民幣升值,并改變現有匯率制度。 這與上世紀80年代日元升值的情形非常相似。當時,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力壓之下,日元大幅升值。此后,日本經濟步入了長達10多年的蕭條期。顯然,貿易摩擦宏觀層面化對我國的影響,值得高度重視。 另外,我國入世三年大部分產業保護期滿后,政府肯定將加大對國內產業的貿易救濟力度。如何在合理保護國內產業的同時,又要保持一定的進口競爭壓力,避免國內產業形成對進口保護的依賴性,這個問題也現實地擺在了政府面前。 貿易摩擦考驗企業智慧。低成本、低價格是我國企業的現實競爭優勢所在,但這不應成為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一勞永逸的“撒手锏”,更不能成為我國產業的長期貿易利益所在。如何實現競爭優勢向高層次的品牌、技術等方面轉移,是中國企業長期內的重大課題。 而最近發生的“西班牙燒鞋事件”背后,固然有當地政府的縱容、媒體的偏見等,但它也表明,中國企業在開拓國際市場時除需要吃苦耐勞、合法經營外,更要考慮現實利潤與長遠利益、商業目標與社會文化的均衡;如何既能擴大出口,又不致對當地市場造成過度沖擊;如何在合法經營的同時,又做好與當地社會文化的融合等。 中國以自己獨特智慧創造了世界矚目的“經濟奇跡”,經過15年艱苦談判加入世貿組織。相信在今后應對貿易摩擦中,中國也一定能表現出自己應有的智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