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陳淮建言長三角不應動搖制造業核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7日 10:11 人民網-華東新聞 | |||||||||
本報記者 汪曉東 “長三角地區決不要放棄或者忽略一般加工制造業的發展,不應動搖發展制造業的決心。”昨天,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長三角發展與機遇”論壇上,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這樣建言。
陳淮說,前段時間曾有人提出,長三角地區不該發展制造業,特別是一般加工制造業。理由是,我國目前制造業發展依靠的只是勞動力便宜,只能掙個加工費、辛苦錢,因而缺乏核心競爭力。“我不贊成這種說法。什么是核心競爭力?賺錢就是核心競爭力。迄今,在全世界各產業分工領域中,制造業仍是產出與投入比最高的產業,是資本最節省、區域內勞動要素和政府稅賦受惠程度最大的產業。” 他分析,在未來20年左右的周期內,制造業將是我國需求收入增長彈性最大的產業。簡單說,人們的收入增長10%,這個領域的需求將增長20%、30%甚至更高。我國的人均收入水平將進入一個新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必定出現制造業產品的需求高潮。我國的汽車市場才剛剛啟動,未來10年,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億輛。而2002年末,中國的汽車保有量不過2050萬輛。不僅汽車,家電以及通訊類產品的高端產品也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中國老百姓改善居住條件的進程才剛開頭,家電業不僅沒有進入衰退期,反而將迎來一個更新的高潮。 但是,陳淮也認為,在結構升級、主導產業發展問題上,慎提區域性的產業政策,特別是政府慎行資源配置的政策傾斜政策。“長三角的最大優勢就是市場經濟發展比較充分,在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問題上絕不要倒退。”他說,政府及政策在產業結構調整上應當發揮作用,不要以為政府可以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結構調整與升級是最重要的資源配置過程。這個過程的主導性力量應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產業政策是政府干預經濟的一種方式,但這種干預應該首先讓市場發揮作用。在市場機制力所不逮的地方才需要產業政策介入。其中關鍵是看市場機制能否保證這個產業獲取足夠的資源配置。他強調,這個市場指的不止是產品市場。不是說某種產品賣得有多么好,已經可以有充分的自我積累能力了,所以不需要政策介入。這個市場更多地指的是資本市場。陳淮說,“從目前很多城市的規劃看,政府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欲望非常強烈。但很多地方都把政府選擇強加在市場之上。比如,當前各地大上汽車主機廠的趨勢不是市場選擇的結果,是政府行為干預的結果。人為選擇理想化的結構不會有預期的結果,真正有競爭力的產業發展也并非是政府政策扶持的結果。” (本報上海10月26日訊) 《華東新聞》 (2004年10月27日 第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