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行業專題--房地產業 > 正文
 

建設部報告質疑房產泡沫 稱房價下跌未必是好事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7日 07:46 北京晨報

  報告指出,判斷房地產是否出現泡沫,關鍵是看是否存在真實需求

  晨報訊(記者 王小星)昨天,建設部對外發布了該部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所完成的《怎樣認識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報告。

  這份報告分析了中國房地產投資的走勢、商品房空置面積狀況、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房地產金融風險等問題,認為只要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勢頭,房地產經濟不出現整體過熱,就不能輕言“房地產泡沫要破滅”,并指出“現階段房價下跌不一定就是好事”。報告還提出,房地產金融仍是銀行的優質業務,融資渠道多元化和證券化是化解房地產投資風險的根本舉措。

  真實需求擊破“泡沫”論

  關于全國房地產市場的潛在需求,建設部的報告認為,到2020年,約有3億至3.5億左右的新增城鎮人口需要解決住房;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2003年的23.8平方米可能要達35平方米。現實的有效需求測算為5.4億平方米。被動需求方面,2003年全國城市房屋拆遷量約為1.4億平方米,占當年房地產竣工量的28%左右。

  基于以上數據,該報告認為:判斷房地產是否出現泡沫,關鍵是看是否存在真實需求。目前的住宅需求仍然真實,在有真實需求支撐的前提下,即使局部地區可能出現房地產過熱或結構性過剩現象,也不能就此判斷房地產已經是“泡沫經濟”。

  房屋空置是把“雙刃劍”

  基于以上數據,建設部報告認為:不能否認房地產空置現象的存在,但并未惡化,它是影響房地產業發展的“雙刃劍”:一方面,空置占壓大量資金,其中部分形成不良資產;另一方面,一定規模的空置對正常的房地產市場是完全必要的,它實際上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庫存”,從而發揮平抑房價的作用。

  社會預期是漲價深層原因

  據統計,今年一季度,上海、沈陽、青島、重慶天津、南京、寧波、杭州、濟南9個城市房價漲幅同比超過10%;上海、沈陽、天津、寧波、杭州、成都、大連7個城市地價漲幅同比超過10%。今年二季度上海、沈陽、青島、重慶、天津、南京、寧波、杭州8個城市房價漲幅同比超過10%;上海、沈陽、天津、杭州、成都、南昌6個城市地價漲幅同比超過10%。

  基于以上數據,報告認為,從成本和供求關系分析,房價上漲有四大原因:地價上漲是重要因素;二是包括建材價格上漲和住宅品質提升帶來的住宅成本上升;三是中低價位商品住房供應量下降、高檔商品房供應增加的房地產供給結構變化;房地產投資需求不斷擴大的經濟背景。

  但房價區別于一般商品價格,可以極大地脫離成本和實物層面的供求關系,而社會經濟預期對房價的影響要比真實的供求關系大得多。

  CPI(消費價格指數)是觀察和分析消費心理預期的重要指標,從當前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強勁的CPI上漲說明當前的房價上漲并非孤立。尤其是,國家對房地產業采取的宏觀調控政策對于普通消費者的感受是:“開發商地也沒了,錢也沒了,今后房子的供應要少了,房價也要漲了”。同時,開發商宣揚“房價還要繼續上漲”的觀點,強化老百姓的心理預期,造成局部地區價格短期內出現非正常上漲。

  房價下跌不一定就是好事

  正常情況下,房地產價格應該是呈緩慢、平穩上漲趨勢的。

  目前我國城鎮已有72%以上的居民擁有自己的住房,如果住房降價,首先是廣大有房居民因“住房資產縮水”而受到傷害。特別是用抵押貸款買房還處于還款期的居民,房價降多了,就會產生一種特殊的“住房資產負債”,甚至導致所謂“理性違約”,反而產生新的金融風險。

  因此,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認為,對是否降低房價,要審慎地考慮廣大居民的利益,不能認為只要降房價就是好事。現階段已經采取的逐步增加中低價位住房(不僅是經濟適用住房,還應包括中低價位的商品住房)供給的措施,我們認為是完全正確的,這種結構性的降價不會傷害有房的居民。

  另外,必須看到,新建住宅成本的上升也是導致房價上漲的原因。應當引導消費者樹立“不僅關注房價,更要關注房屋性價比”的觀念。


郵件訂閱:
  訂閱《新浪股市特快專遞》,您將免費獲得經過精心挑選,把握市場脈動的投資信息。請在下面填寫您的E-mail地址。
Email: 訂閱 退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建設部新聞 全部房價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純情刀郎
情人、沖動的懲罰
動畫梁祝
中國神話愛情故事
雅韻國粹
水墨精華國粹雅韻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