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cument.write(str); document.close(); }
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科學發展觀統率中國經濟 > 正文
 

新的發展觀:背景和政策取向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7日 07:36 中國經濟時報

  ——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夢奎

  本報記者 孫超

  中國經濟時報:為什么現在鮮明地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它是在怎樣的一種背景下出臺的?

  王夢奎:中國20多年來的改革和發展取得公認的成就。十幾億人溫飽問題解決和初步達到小康,提供了新的發展起點。在新的發展階段,提出了比溫飽階段更高的要求,過去那種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價解決溫飽問題的發展觀念和政策,需要有相應的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經濟體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過去那種植根于計劃經濟體制的發展觀念和政策,經濟體制轉軌初始階段特殊條件下形成的某些發展觀念和政策,需要有相應的調整。社會經濟發展中實際存在的不全面、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也要求發展觀念和政策有相應的調整。現在提出的一些問題過去提不出來,提出來也解決不了。不能用今天達到的水平衡量過去,不能用發達國家目前的標準要求中國,因為發展階段不同。

  中國進一步發展的物質技術基礎比過去雄厚,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條件是具備的,要解決的問題也遠比過去復雜。面臨著新的形勢:經濟體制變革引發社會利益關系的重大調整和重組,科學技術進步促使經濟結構優化和升級,工業化和城市化加快伴隨著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遷,溫飽問題解決、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后社會需求升級并且越來越多樣化,社會發展滯后于經濟發展所積累的社會矛盾,城鄉差距、地區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所帶來的問題,在就業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沉重負擔,經濟高速增長對資源和環境的壓力,對外開放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展活力和沖擊,——所有這一切,使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現在突出地提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強調各方面的統籌兼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解決發展進程中的矛盾和問題,保證中國這艘大船能夠比較順利地達到現代化的彼岸。

  中國經濟時報:為了更清晰地理解這種新的發展觀,希望您能為我們概括一下它的主旨。

  王夢奎:現階段中國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政策取向,大體上可以概括為五個方面:第一、注重農村發展和解決農民問題,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第二、注重幫助落后地區,促進地區協調發展;第三、注重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第四、注重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第五、注重國內外市場的協調,在擴大對外開放中促進國內發展。簡單地說,就是“五個統籌”: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其實質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如何發展得更好的問題。

  中國經濟時報:新發展觀為什么把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放在首要位置?

  王夢奎:我國農村有8億人口,農民命運和農村狀況如何,關系經濟和社會發展極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難點在農村。城鄉差距持續擴大是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城市化水平低,農村人口比重大,農業經營規模小,是農民增收的主要障礙。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正是城鄉關系和工農關系調整的時期。一方面,經濟增長主要來自非農產業,非農產業可以依靠自身積累實現增長;另一方面,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民增收缺少重要支撐,又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不能再為工業化提供原始積累,而應該給予扶持。困難在于,中國非農業人口占少數,非農產業效率低,短時期不可能用很大力量“反哺”農業。城鄉差距將會在比較長的時期內存在,近期是繼續擴大的趨勢。現在國家已經在財政、稅收和其他社會經濟政策方面開始向農村傾斜,有可能抑制差距擴大的趨勢,減緩差距擴大的強度。要繼續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同時要注重通過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促進農村和農民問題的解決。就是說,要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農業和整個農村經濟,通過工業化和城市化實現大量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的轉移,通過深化改革把農村經濟納入全國統一的市場化和社會化的軌道。這實質上是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過程。2020年,城市化水平將從目前的40%提高到55%以上;農業勞動力占社會總就業的比重有可能從目前的50%左右下降到1/30左右。為了順利實現這種根本性的社會轉型,避免涉及幾億人口的大規模社會變遷所可能發生的嚴重混亂和震蕩,需要同時從兩個方面努力: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注重為農民向非農產業轉移創造就業機會和生存條件,防止過度城市化帶來的“城市病”;在農村,要處理好土地問題,防止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又沒有新的就業機會而淪落為流民,造成社會的不安。

  中國經濟時報:地區差距擴大是不是提出統籌區域發展的原因?

  王夢奎:地區差距擴大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我國是國土遼闊的大國,自古以來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縱向比較,各個地區都有很大發展;橫向比較,地區差距拉大了。這既有自然地理條件、歷史文化因素、原有經濟基礎和市場潛力不同等客觀原因,也有經濟體制、政策選擇和發展戰略不同等方面的原因。國家的地區發展戰略,包括鼓勵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和幫助落后地區發展這樣兩個方面。東部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各省、自治區內部也都有一部分市、縣率先發展起來,帶動了全國的發展,這些率先發展的地方也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全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現在突出地提出統籌區域發展的問題,就是要幫助落后地區發展,實現地區協調發展和共同富裕,這也是國家發展戰略的大局。國家為扶持中西部落后地區發展已經采取了一些實際步驟,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應該說,國家在扶持落后地區發展方面還有政策選擇空間,現在實際工作力度正在加強,包括加快經濟落后地區改革開放的步伐和增加對這些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但縮小地區差距是個長期的過程。

  中國經濟時報: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為什么現在提出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王夢奎:經濟是基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能動搖,但必須注重解決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都不單是經濟增長的過程,而是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社會問題很廣泛,目前最突出的是擴大就業。我國人口多,又處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就業壓力將會長期存在。擴大就業的政策取向是:在產業類型上,注重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在企業規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業;在經濟類型上,注重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就業方式上,注重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社會保障采取低水平、廣覆蓋的方針,通過擴大就業和健全社會保障體制解決城鄉貧困人口的生計問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重點,是疾病預防控制和農村地區,這方面的投資正在大幅度增長。公眾對于收入差距擴大的反應趨于強烈,完善的調節政策還在繼續探索之中。老齡化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是必須認真對待的。解決社會問題需要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系,適當提高城鄉居民消費的比重,投資結構也需要做相應的調整;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調整,要采取有助于實現這種調整的政策。這樣做,將會拓寬經濟增長領域,造就新的經濟增長點。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也是有利于社會問題解決的。

  中國經濟時報:為什么提出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這對我們具有什么重要意義?

  王夢奎:這是直接關系發展能否長久持續和國人生活質量能否不斷提高的大問題。我國是人均資源比較少的國家,人口增加使人均資源占有量減少,經濟高速增長使資源和環境壓力加大。工業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選擇,發展戰略和政策的選擇,社會生活方式的選擇,都要從這個基本事實出發,以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緩解資源壓力的政策,是開源和節流并舉,把節約放在優先位置。20世紀最后20年中國經濟平均增長9%以上,能源消耗年均只增長4.2%,而且在降低消耗方面還有很大潛力,說明靠開源和節流,資源是可以支持經濟快速增長的。我國環境局部有所改善,但整體環境質量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有利條件是,已經把環境保護定為基本國策,公眾環境意識普遍提高,環境立法趨于完善,環境保護技術在進步,投入在增加。靠加強管理和技術進步,靠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持續發展的資源約束將會得到緩解,生態環境質量將會得到改善。

  中國經濟時報: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是什么意思?

  王夢奎:主要是國內外市場的協調,在擴大對外開放中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現在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國際分工越來越廣泛和深入,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貿易體系是中國持續發展的需要。中國發展對外經濟貿易關系追求的是“共贏”。中國國內市場潛力很大,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國內需求的擴大。這里說的國內需求是廣義的,是指國內市場的擴大,這不僅是這些年實行的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國內投資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城鄉居民消費水平所拉動的國內市場的擴大。這些年出口增長很快,進口也在迅速增加,凈出口占總需求比重不大,且呈下降趨勢。積極參加全球和地區經濟合作,發展多邊和雙邊經貿關系,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是有利于國家現代化進程的。要特別引起注意的是,世界經濟對中國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和直接,必須妥善把握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節奏,防范經濟風險。這既是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有利于世界經濟穩定的。

  中國經濟時報:按照上面您提到的幾個方面發展,實踐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就是一項長期的任務。

  王夢奎:是的。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這樣的發展觀,不僅是發展理念的進步,也顯示出發展戰略和政策調整的方向。按照這樣的方向發展,需要在制度建設和實際政策方面采取重大步驟。并不是說以前沒有做,實際上許多事情一直在努力做。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改革深入不斷有新的舉措,有的還需要繼續探索。可以肯定的是,這樣做,將會促進國內市場需求的擴大,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也有助于社會矛盾的化解和實現社會和諧。這將給經濟的持續增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保證我們以比較小的代價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的宏偉目標。

  實踐新的發展觀,要把積極探索的進取精神和循序漸進的務實態度結合起來,既要有緊迫感,又要看到解決問題的艱巨性、復雜性。真正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現在正處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體制改革和從二元經濟結構到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變的社會轉型時期,必須統籌推進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實現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系的協調。現在國內外環境比過去復雜得多,要解決的問題也比過去復雜得多,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增強科學性和預見性,才能趨利而避害。

  在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決定里,“五個統籌”是作為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提出來的,這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宗旨。現在,在發展觀和實際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研究的比較深入,這是非常之好的。我覺得不足之處,是對于經濟體制改革如何實現這一根本宗旨,研究得不夠深入,還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這方面是需要加強的。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彩 信 專 題
純情刀郎
情人、沖動的懲罰
動畫梁祝
中國神話愛情故事
雅韻國粹
水墨精華國粹雅韻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