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委助推中國創投業欲贖七宗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4日 17:2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鄒 愚 深圳報道 10月14日,在深圳召開的中國創業投資國際論壇上,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司副司長郭向軍透露,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商務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等十部委聯
管理辦法的出臺,對于本土創投行業來說,意味著其從徘徊已久的灰色地帶走入了陽光地帶。 “辦法將對規范行業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我們希望它能夠盡快出臺,同時我們也理解,期望這個文件解決創投業面臨的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中科招商財政運營總監王平博士向記者表示。 千呼萬喚始出來 發改委財政金融司金融處副處長劉鍵鈞博士介紹,管理辦法從起草到正式頒布,需要經歷四個階段,首先組建起草小組,形成草案;然后征求海內外各界意見,形成二稿;再次是在各部委司局級單位征求意見;最后是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審。 據透露,2004年3月,十部委聯合組建起草小組,對2002年起草的辦法進行修改,形成第一稿。 6月,國家發改委和美國商務部舉辦“中美小企業與創業投資論壇”,會上,曾培炎副總理指示加快制定辦法,7月,起草小組在征求美國專家和赴深圳創投公會進行研討的基礎上形成第二稿。 8月~9月,在向起草小組成員單位征求意見基礎上,已形成第三稿。目前正在將第三稿進一步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意見。 據透露,第二稿的管理辦法對于創投企業的設立、投資運作、政策扶持以及監管等各方面做出了相應規定。 根據辦法規定,創投企業主要為創投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有限合伙兩種形式,其設立將采取備案制。創投企業的投資者人數不得超過100人:其中以有限責任公司形式設立創投企業時,投資者人數不得超過50人;以有限合伙形式設立時,投資者不得超過20人。單個投資者對創投企業的投資不得低于100萬元。 創投企業向管理部門備案需要符合的條件包括:實收資本不低于5000萬元人民幣,注冊資本可以一次承諾,分三年繳足,首期注冊資本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有至少3名具備兩年以上創投或者相關業務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擔任投資事宜等。 辦法還規定,創投企業可以全額對外投資,并且可以以股權和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債券、認股權證等準股權方式進行投資。 在稅收方面,對于符合相關條件的科技型中小創投企業,建議免征所得稅,并采納臺灣的“稅收抵減”政策,規定投資者若投資“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企業”滿3年以上,可按其投資額的20%申請一次所得稅抵扣。 據知情人士透露,第三稿和第二稿最大的差別是關于稅收方面,第三稿在稅收減免等政策方面模糊了第二稿的詳細規定,而是由國家稅務總局另行制定實施細則。 “稅收政策應該是最關鍵的部分,它對于社會資金是否投資創投有很強的政策導向作用。”一名資深業界人士評價。 對于中國本土創投來說,管理辦法的出臺可謂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回顧歷史,創投業的政策制定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1999年,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的《關于建立風險投資機制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研究制定有利于創業投資發展的財稅、金融扶持政策,2002年出臺的《中小企業促進法》也明確規定:國家運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各類依法設立的創業投資機構增加對中小企業的投資。然而,由于缺少對創投的準確法律界定,很難真正實現政府的政策扶持目標。 2001年8月,外經貿部等三部委發布《關于設立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的暫行規定》,然而暫行規定在實踐中遭冷遇。 2003年1月30日,科技部、外經貿部、國稅總局、工商總局及外管局五部委又聯合頒布了《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規定》,從2003年3月1日起施行,以便為創業投資創造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 “然而,上述兩個規定只是針對外資創投,本土創投并沒有獲得相應的界定以及法律支持。”法律界人士表示,這可以視為制定創投政策的第二階段。目前管理辦法的出臺,則是第三階段。 本土創投“七宗罪” 深圳市創業投資同業公會秘書長王守仁教授認為,中國本土創投正在面臨嚴重萎縮。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的風險投資總額中,本土創投機構所占比例僅為15%,而外資創投機構占了85%。他認為“這主要是制度障礙造成的,即將出臺的管理辦法有望部分解決”。 實際上,由于缺乏相關法律規定,本土創投企業在設立和運作等各方面都必須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執行,這客觀上造成了其發展的障礙。 第一罪:對于私募創投基金缺乏法律規定:創投機構的設立上,國際上通行的是以私募基金的方式設立,這有利于創投企業建立內部治理結構,其出資人、基金管理人以及被投資企業創立者三者之間是委托—代理的商業關系。 我國對私募沒有法律規定,創投公司只能采取自行管理的方式,自行管理造成兩個情況:第一是董事會權力過大,而管理者權力過小,同時管理層缺乏穩定性。由于管理層是三年任期制,必然傾向于追求任期內利益最大化; 其次是對管理層激勵太過隨意,按照年度考核,不能建立長效激勵機制。 第二罪:注冊資金一步到位。按照國際慣例,基金注冊資本實行承諾制,即一期承諾,分三期到位,這樣能夠根據投資進度決定資金到位情況,畢竟項目投資有個過程,不可能是一期就把所有資金都投入;而出資人可據承諾或到位計劃去籌集資金,這樣能夠減輕籌資壓力和節約資金成本,不至于造成資金大量積壓。 但是我國公司法要求注冊資金一次到位,創投公司的資金全趴在帳上,管理者要追求年度回報,大量的資金迫使他們尋找短期投資渠道,這無非就是兩個出路,第一是炒股票,自己做莊或者委托理財,第二是變相貸款,也就是相當于開設地下錢莊,這樣不但風險高,而且會擾亂金融秩序。 王守仁對此給予了形象的比喻:“創投是長期投資,相當于種樹,等若干年樹木成材或者結出果實再收獲,但是現在客觀情況逼著管理者種韭菜,有一茬割一茬,這是創投業的二律悖反。” 第三罪,投資限制。創投是投資工具,類似于證券基金,應當允許全額投資,必要時候還可適當舉債。而我國公司法規定之一,商業企業對外投資額不得超過50%,這嚴重制約了創投業的投資能力。 第四罪,信息不對稱。創投業存在兩個信息不對稱:第一是出資人和受托人(管理者)的信息不對稱,第二是管理者和被投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要預防這種信息不對成及可能帶來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應該有相應的特別規定。 第五罪,管理公司生存困境。管理公司主要職能是受托管理旗下的創投基金,其管理費用應當列入基金的成本,其收益主要來自投資收益分成,國際慣例是二八分成,即創投基金的出資人占80%,管理公司占20%,但是由于國內創投企業實行自行管理,意味著管理公司要解決自己生存的問題,這就不可避免造成管理公司有炒股賺錢的動機,它也無法專心做投資。 第六罪,雙重征稅。目前創投業面臨雙重征稅,即基金公司獲得投資收益要征所得稅,而出資人分紅時又要征收所得稅,創投業作為單個投資者的集合,它是投資工具,不應該是納稅主體,雙重征稅使得出資人收益減少和創投資金來源受到阻礙。 第七罪,審批制而非備案制:最新的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當中,將改審批制為備案制。 危與機 王守仁認為:“本土創投已經到了一個關鍵時刻,再不扶持就有瀕臨夭折的危險,這對于中國投融資體制的改革是一個重大損失。” 自1998年中國本土創投興起,至今已是第六個發展年頭,在1998年到2002年度,中國大陸本土創投的成長非常迅速,但是,到2003年,本土創投開始全面下滑。投資總量由2002年的581億縮減到500億;創投機構數量也出現了首度負增長,由原來的296家銳減到233家。 據北京清科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調查范圍內的創投機構在2004年上半年共對80家國內及相關企業進行了投資,總投資額約為4.38億美元,比2003年同期增長了31.86%,相當于2002年全年的投資額。清科公司總裁倪正東據此認為,國內創業投資行業將持續升溫,下半年的投資額有望超過上半年,中國創業投資行業的全年投資總額非常有可能突破10億美元。 然而,2004年創投業的繁榮是以外資創投為主導的。調查顯示,外資VC的投資額占到上半年投資總額的85.44%,平均單項投資額逾千萬美元,為本土VC的7倍多,投資數量為37個,略高于本土創投,而且在上半年IPO方式退出的項目中,外資VC占85%,本土VC僅占15%。 本土創投的萎縮除了法律方面的障礙外,也受到退出機制的限制,中小企業板的設立盡管成為鼓舞市場的一個信號,但是由于沒有真正解決退出機制問題,本土創投只能是“望梅止渴”。 郭向軍表示:“對于我國這樣一個金融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更有必要通過相應的政策扶持來促進創業投資業快速發展。” 王守仁認為,隨著中國經濟從粗放型、資源型的發展向節約型、技術型及智力型發展道路轉變,創投業的需求更大,現在要解決的是創投供給的問題,要解決供給,首先要解決供給的機制。他建議,管理辦法雖然是由十部委起草,但是將來出臺時不應以十部委的名義發布,而是以國務院法規形式發布,這樣有助于解決稅收問題,同時也能保證規章的權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