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的全球觸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0月24日 14:51 經濟觀察報 | |||||||||
本報記者 黃繼新 北京報道 中國頭一回發現,經濟增長強勁成了過錯。 中國竭力向世界表明,她不會為了迫于國內能源需求的壓力而損害自己試圖建立的一個值得信任的大國形象。然而對于一個40%的石油消費需要進口的國家來說,這種努力需要
從今年年中以來,中國一直想說服世界,并非這個GDP增長率接近10%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把世界拖入了高油價的泥淖,但是夏季遍布大江南北的拉閘限電令中國百口莫辯。 石油外交對中國來說,越來越不僅僅等于國家領導人帶上石油公司的老總四處出訪。中國開始把自己放進——而不僅僅是面對——這個日益復雜的世界。 中國如果想要保證能源的安全供應,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多元化的石油供應體系,尋找和發展多元化的石油供應市場,把觸角延伸到海外的油氣田上,參與分成或共同開發。 今天的世界,已經不能再像一百年前那樣憑借堅船利炮就拿下能源供應。今天的中國,當年炮艦法則的受害者,除了將石油觸角像章魚一樣向所有可能的地方伸展外,沒有找到更好的辦法。 石油與政治風險一樣多 中國目前有一半以上的石油進口來自于中東地區。 但是中東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一直以來是這個世界最頭疼的地方。 占據了中東一半石油產量的最大產油國是親美的沙特。中國以往只能通過伊朗和伊拉克等反西方的中東國家進行能源合作。兩伊事實上一直是中國的戰略石油供應區。 然而海灣戰爭后,伊拉克的石油出口被聯合國決議完全切斷。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后,盡管伊拉克的石油出口開始恢復,但是動蕩的政治局勢和美國的介入仍不能保證這個國家在短期內能重新回到中國的懷抱。 伊朗的石油供應還在繼續。伊朗供應了中國13.6%的石油進口。 但是,作為最不民主的國家的典型,伊朗宗教政府也遭受著越來越多的攻擊。最近,在核武器問題上的強硬態度,更是令伊朗站到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11月,聯合國安理會將聽取國際原子能源署的報告,看伊朗是否違反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以決定是否對其進行制裁。 一旦產油國遭到制裁,石油禁運就會變成制裁手段之一。而對蘇丹的石油禁運,顯然是中國不愿意看到的。 今年9月,聯合國安理會提出決議,若蘇丹政府不解決親政府武裝制造的令數萬人死亡、百萬人流離失所的達爾富爾地區的人道主義危機,就將威脅停止蘇丹的石油出口。中國對此決議投了棄權票。 蘇丹也是中國傳統的戰略石油供應區。中國6.9%的石油進口是非洲貢獻的,其中的大部分則來自于這個擁有非洲最大油氣資源的國家。 目前,蘇丹已經成為中國海外最大和最成熟的石油投資地,投資總價值高達30億美元。 中國三大能源巨頭之一的中石油,目前在蘇丹有三個以上區塊的開發權,此外還有輸油管、煉油、化工、加油站等項目。中石油在蘇丹已經建立起了包括上中下游的完整產業鏈。 發改委能源所副所長韓文科曾向媒體指出,即使沒有政治危機蘇丹也不足以解決中國的能源需求問題,它只是中國海外石油戰略的一個多元化的支撐點。 所以中國才迫切地需要俄羅斯這樣的產油大戶提供支援。 閃爍其辭的俄羅斯 俄羅斯的石油儲量并不及歐佩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諸巨頭。截至2003年底,俄羅斯已探明儲量占全球儲量的6%,還排在沙特(23%)、伊朗(11.4%)、伊拉克(10%)、阿聯酋(8.5%)、科威特(8.4%)、委內瑞拉(6.8%)之后。 但是俄羅斯卻已經迅速把自己打造為全球最有潛力的能源出口大國。事實上,2003年,俄羅斯的石油產量已位列世界第二,占全球總產量的11.4%,僅次于生產了全球12.8%的石油的沙特阿拉伯。 作為最大的非歐佩克產油國,俄羅斯在全球石油市場的崛起也為石油進口大國們減弱對歐佩克的依賴提供了機會。 當然,這樣的機會,更令俄羅斯的東亞鄰邦們興奮。 俄羅斯72%的石油資源分布在遠東和西伯利亞,也就是這個國家的亞洲部分,往東就是日本、韓國,往南就是中國。 因此,中國對俄羅斯的興趣也就有了日本和韓國這兩個強勁的競爭者。 競爭的激烈程度顯然超過了中國的預期。已經談了十年的“安大線”(計劃從俄羅斯安加爾斯克通往中國大慶的輸油管道)終于在今年下半年宣告流產。取而代之的,是從俄羅斯泰舍特出發,蔓延4000公里后抵達太平洋海岸的俄國港市納霍德卡的“泰納線”。 泰納線,全段修建在俄羅斯境內,出口可直接用船運往日本、韓國,乃至美國西海岸。修建成本雖然高達150億美元——安大線的4倍之多,但是保證了俄羅斯擁有更多的買家和更穩定的收益。至此,俄羅斯政府向中國政府的保證,僅僅是肯定會修一條支線通到中國。 2003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是1.59億噸。毫無疑問,這個不知何時能修好、并且第一年只能保證1000萬噸的泰納支線,遠不能滿足中國的胃口。 人們相信,俄羅斯政府決定花150億美元——4倍于安大線的修建成本——鋪設泰納線,是日本用經濟援助和巨額投資誘惑的結果。 但是,溫家寶9月在莫斯科,以及普京10月訪華,都沒能讓俄羅斯政府改變對中國閃爍其辭的態度。普京訪華前甚至特別向采訪他的中國媒體強調,管道怎么修,是俄羅斯國家利益問題。 于是,就近的哈薩克斯坦成為了中國在陸上近鄰中除俄羅斯之外的最佳替代國。 哈薩克斯坦被視作油氣資源豐富的里海地區國家之一。里海地區諸國的油氣資源總量約占全球儲量的1.7%,其中與中國相鄰的國家里只有哈薩克斯坦較大,其儲量占全球總量的0.8%,而烏茲別克斯坦只有0.1%,土庫曼斯坦不到0.05%。 中石油和中海油曾于2003年3月競標購買英國天然氣集團在里海北部卡沙干油田(Kashagan)的股權,但因該項目的其他合作方行使了優先認購權而失敗。 9月28日,從哈薩克斯坦阿塔蘇到中國阿拉山口的輸油管道正式開工。一期工程耗資7億美元,每年設計輸油能力為1000萬噸,將于2005年底完工。第二期工程計劃于2011年完成,之后,哈薩克斯坦向中國的輸油能力將提高到每年2000萬噸。 但顯然,這些數字根本不能化解中國面臨的日益增長的石油供給風險。 能源沖突 日本也許是中國就能源問題真正發生正面沖突的第一個國家。 這個沖突還不是發生在俄羅斯或中亞,而是中國東海。 今年5月底6月初,日本媒體提出中國在東海開發的春曉油氣田是在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內。日本政府隨后要求中國方面提供油氣田的信息,遭到中方拒絕。與此同時,日本方面成立了“海洋權益相關閣僚會議”,送出船只對東海能源進行勘探,中方隨即兩次緊急召見日本駐華大使阿南惟茂表示“嚴重關注”和“嚴正交涉”。 事實上,雙方的沖突來源于各自劃分海界的標準不同。 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各國在海上除12海里領海之外,還另有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各國享有在本國專屬經濟區內開發自然資源的權利。 中日兩國在東海的許多地區相對距離不足400海里,而兩國從未就東海邊界進行劃分。對于該爭議海域,中國持“大陸架原則”,即以大陸架邊緣為專屬經濟區劃分的起點;而日本方面主張“中間線原則”,即以兩國海岸線中間點為兩國專屬經濟區的邊界。 中方不承認日方的劃分法。但是重疊的專屬經濟區尚未劃界確是事實。10月19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稱,中日雙方正考慮最早于下周內就該爭端一事展開會談。 春曉油氣田是東海西湖凹陷的8塊油田之一,僅春曉氣田的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就達800億立方米。自然,對能源的迫切需求,令雙方都變成了強硬派。 中國甚至希望從遠在太平洋對岸的委內瑞拉補充供給。 9月6日,在中國訪問的委內瑞拉外交部長佩雷斯表示,委內瑞拉將專為中國建設一條通往哥倫比亞太平洋港口的輸油管道,以方便向中國運輸石油。 同在拉美地區的巴西也在拿中國的巨大需求做文章。5月巴西總統訪華時,巴西石油公司和中國石化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但協議能做的,僅僅是提供了雙方共同尋求商業機會的框架。 除了中東和北非以外,中國在每個地方獲得的石油仍是那么少。怎樣彌補日益擴大的缺口,怎樣找到更多的石油供應?就目前而言,中國惟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機會,盡管機會是那么零星,但是,“畢竟多少能分擔一點中國的能源重心。”中國社科院研究能源問題的研究員劉明對本報記者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