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彥紅 催奕芳編輯:傅樂樂
10月20日是廣交會第一期最后一天,一期主要展出的商品是服裝和工業產品。第二期展將主打消費品類和禮品類。據大會統計,前四天到會采購商已達8萬人,照此趨勢,本屆廣交會到會采購商將再破紀錄。同時,新采購商前三天的到會人數超過總數的一半,比上屆同期增長了31.38%。在廣交會上,涌現了無數的商機。廣交會人氣之旺盛,不僅讓各大酒店
爆滿,連新開發的不少高級公寓、別墅也被搶租一空。海爾、美的等五家巨頭,僅三天時間就做成了過億美元生意。而場外,這幾天在北京路等購物旺地,則滿目皆是拉著行李箱瘋狂購物的外商。
廣交會:為大客戶提供VIP服務
采購商云集是廣交會長盛不衰的根本。采購商在廣交會也自成一“派”,據了解,為了吸引更多大采購商“大客戶”的加入,更好地服務好這些大采購商,廣交會設計了專門的定點采購區,采購商可以入“駐”這些定點采購區享受VIP服務。自去年以來,定點采購就成為廣交會的采購新模式。今年,法國家樂福、樂華梅蘭、英國 TESCO、美國中央采購、美國QVC和德國OBI等六大采購商享受了這一待遇。
有了定點采購區,采購商反“客”為“主”,不必再東奔西跑,可以反過來坐等供應商前來“毛遂自薦”,省卻了不少氣力。與參展的供應商一樣,采購商也劃出了一塊地盤進行品牌形象展示,提升知名度。
廣交會不僅對采購商展位收費低廉,并且為他們提供免費設計并搭建展臺,采購商需要采購的產品目錄和聯系方式也印發了資料,使得供應商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洽談。定點采購也改變了傳統的企業參展模式,一位參展商說,過去都是坐等采購商,現在則是自己“走出去”,直接到定點采購區找采購商洽談,也方便了供應商尋找目標。據廣交會前兩天的統計,共有524家參展企業前往定點采購區預約洽談。
布展商:“肥水”不流外人田
廣交會參展商云集,本屆的特裝展位達到了8241個,占展位總數的30%。廣交會特裝展位的布展對于會展企業是一筆大生意。如今要競爭這塊生意,必須要先通過廣交會資質認證。據悉,準入的布展企業都是各省通過篩選指定的幾家達到一定水準的企業,本屆廣交會一共有121家會展企業獲得了該資格,因此所有的特裝展位的布展生意額都流入了這121家企業中。而競爭也在他們之間展開。
由于事先進行了資質準入和選拔,布展企業設計的創意布展提升了參展企業的魅力。比較復雜的“復式”立體結構在本次展會上被采用的就不少,美的、海爾、華凌都做了雙層的立體展臺。美的的展臺把一樓用來陳列產品,二樓打造生活空間。陳列產品時,通過顏色漸變自然劃分不同品類的產品;二樓則設計為生活空間展示,休閑的咖啡廳加上本品牌的電器錯落其間,營造出“美的生活”感,從而通過展臺的現場體驗,營造產品概念。科龍則把展位造成一條巨船的模樣,打造出一種“出海”遠航的氣勢。
電子商務:分羹廣交會采購商
包括阿里巴巴、環球市場、環球資源、外貿資源等在內B2B(電子商務)的企業也沒有放過廣交會這次良機。在廣交會流花路展館對面,幾大電子商務公司一字排開,與廣交會其他供貨商競爭起采購商來。為了讓自己擁有的供應商的產品賣得更好,他們自然不會“失約”廣交會云集的采購商資源。
在和廣交會競爭客源的同時,他們相互之間作為高度同質化的企業,也展開了直面競爭。阿里巴巴號稱擁有最好的電子商務網絡平臺,他們巨大的橘黃色招牌和LOGO顯然花了不少血本;環球市場門面小巧,但用心在細節,例如,吧臺1.1米,就是考慮外商身高方便書寫;環球資源“家”一般溫馨服務招攬了不少人駐足,8臺電腦供客商免費收發電郵,更有咖啡間、電視機、座椅,累了,喝喝咖啡,看看電視,享受忙中偷閑的享受。
展外展:“借船出海”能走多遠?
廣交會“裙帶”效益也是非常普遍的,各種小展在廣交會的周圍遍地開花。在流花路展館對面的中國大酒店和東方賓館的臨街鋪面可謂寸土寸金。東方賓館10年率先發掘了廣交會的衍生效益,出租場地辦展外展。之后周邊的展外展就一發不可收拾。很多展都是簽了長期租約,每年固定辦展,場地出租十分穩定。
本屆緊挨廣交會的就有藤鐵工藝品、樹脂工藝品、陶瓷工藝品展、茶葉等小型專門的展覽。在外參展企業能夠以比較低廉的價格取得在廣交會內不可能拿到較大場地,展外展正迎合了一些企業的需求。
雖然搭上了廣交會這個航空母艦的順風車,但生意做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記者在幾個小展看到人流并不是很多,有個別提前撤展的。有企業表示,盡管獲得訂單的把握不大,但繼續展示下去,也是有可能贏得一些新機會的。
與這些小展目的類似的,還有今年舉辦的首屆中國中小企業博覽會。中小企業博覽會舉辦的目的是為借廣交會人氣,讓中小企業能夠“魚躍龍門”,最終參加廣交會。盡管首屆中博會參展企業達1800多家,與會客商也超過5000家。但是部分參展商表示,采購商光顧不是很多,外商更少,他們來的目的里面展示的成分也多一些,但估計“訂單不多”。還有個別參展商認為,相對廣交會中小企業博覽會略微“雜”一些,例如有個別做零售進行“叫賣”推銷,像個大市場,而非展會。廣交會一些采購商也對中小企業可能缺乏出口經驗,在產品的質量和包裝方面可能還不夠規范有所顧慮。
不少參展商表示,來廣交會的采購商雖然很多,但是他們的采購目標和標準都比較明確,如果其他一些外展的商品定位與廣交會采購商的整體需求有一定差距的話,收效是很難預計的。
|